打开APP

Nat.Mater:新材料晒一分钟太阳可发光两周

美国佐治亚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材料,它在阳光下暴露一分钟后就可以发出能在黑暗中持续两周以上时间的近红外光。相关论文发表在英国《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杂志网站上。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明可望为医疗诊断带来革新,例如将其与纳米粒子组配在一起附着在癌细胞上,使癌细胞的转移可视化。此外它还能为军队提供“秘密”照明源,因为它的光只能通过特殊的夜视装置才能看到。

2012-11-18

俄罗斯以纳米材料制人造皮肤

在离莫斯科一千五百公里的奥伦堡市开始了独特的生产。从十一月份起在创新的小企业“生物材料”开始生产医疗用生物塑料纳米结构材料。主要产品是用于治疗灼伤等皮肤、关节损伤和眼科疾病的生物皮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产品名为“吉阿马特里科斯”,是奥伦堡国立大学一批科学家研制的。发明专利还在三年前就己得到。但只是今年才利用科学保障金和私营投资者的资金开始生产。企业中工作的只有五个人。

2011-12-14

瑞典研究人员在载药材料上取得突破

2013年8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瑞典Uppsal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最近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很高性能的载药材料Upsalite。据该材料开发小组成员介绍这种材料有着极高的表面积和吸水性,这一性质也使得Upsalite能够被开发成与可以与很多药物相结合的材料。据报道,这种材料是研究人员在2011年的一次错误操作中偶尔得到的。

2013-08-04

我国药品片剂中包装材料选择的原则

西药的片剂是目前药类品种最多,销量最大的药品剂型之一。用于药品片剂的包装材料直接接触到药品,因此属一类药品包装。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药效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与安全,使用的包装材料与结构形式在必须确保药效的同时,还起着保证药品使用可靠性、方便性的作用,因此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在选用包装材料时,要了解包装材料、容器的一些性质,特点、以便结合药品的某些特殊要求,合理、准确选择药用包装材料

2013-03-04

制药行业中薄膜材料微丸的制备工艺

随着制剂设备、工艺及辅料的发展,近年来,缓释微丸有了很大发展。本文从微丸的制备、辅料等方面介绍其进展情况。 1缓释微丸的释药机制 1.1蜡质、不溶性高分子骨架微丸释药机制这类微丸通常以蜡类、脂肪类及不溶性高分子为骨架,水分不易渗入丸芯,药物的释放主要是外表面的磨蚀-分散-溶出过程,影响释药速度的主要因素有药物溶解度、微丸的孔隙率及孔径等。因为难溶性药物释药太慢,故较适用于水溶性药物。

2013-03-04

美国研制新型材料 瞬间能将物体隐性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年来一些科学家陆续研制出各种“隐形斗篷”,并证实可对冬衣至坦克等任何事物进行隐形,但是这些隐形斗篷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近日,美国达拉斯大学科学家最新研制一种隐形材料,通过演示视频显示它具有神奇的隐形效果。 达拉斯大学的科学家称,碳纳米管片材的独特性能暗示着可能应用于可切换开关的隐形装置,目前它不仅能在空气环境下实现,在水中也可以实现隐形效果。

2011-10-10

PNAS:科学家发明可完全降解的生物材料以促进骨修复

Tufts大学工程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师最近发现了第一种可完全降解的全聚合骨支架材料,并且证实了这种材料在骨修复中可以提供足够的力学支撑。这项新技术使用了微米级的丝纤维用以加强材料的强度,类似于钢筋的作用原理。它可以促进由于创伤或者其他疾病引起的骨及其他组织的修复。 在美国,大约130万人每年要接受骨移植物的手术治疗。

2012-11-18

Res:中科院抗污染膜材料制备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膜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抗生物污染膜材料制备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水环境领域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 上。 膜分离技术应用广泛,然而由于膜污染引起的膜通量和分离性能的下降是膜技术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通常,膜污染可分为有机污染、无机污染和生物污染等。其中,由于生物膜形成而造成的生物污染被认为是实际应用中危害最大的一类膜污染。

2012-11-18

Science:科学家利用石墨烯制成隔气透水材料

最近,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利用氧化石墨烯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隔气透水材料。这种材料的神奇之处在于,绝大多数液体和气体都无法通过它,但水蒸气可以畅通无阻。 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晶体。它只有一层碳原子的厚度,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海姆和同事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2004年在世界上最早制作出石墨烯,并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2-11-18

我国研制成功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高灵敏血液检测用纳米材料

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致输血传播性疾病中的主要病毒,传统的免疫检测方法因“血清转换窗口期”在30天以上,而存在感染病毒漏检的危险(漏检率高达十万分之二十)。采用超顺磁性纳米微球,可以将极低浓度的病毒核酸迅速提取出来并进行极高灵敏度的核酸检测,在病毒感染后3天以内即能检出,大大缩短血液筛查的“窗口期”,准确率接近100%,输血及血制品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