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家开发出可助蓄水杂交

英国近年来饱受洪水泛滥之苦,科学家为此开发出一种可增加土壤蓄水能力的杂交草,能将水流量减半,有效帮助防洪。 英国詹姆斯·赫顿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报告》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研究了数百种草的杂交结果,发现一种由黑麦和牛毛草杂交出的新草种可大幅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这种杂交草的草根能深入土壤,草根结构可在土壤中形成更多小孔,从而增加其蓄水量。实验显示,种植这种新草的土壤可将水流量减少约50%。

2013-04-28

J Allergy Clin Immun:婴儿接触特定霉菌有更高风险患上哮喘

在美国,每10个儿童当中就有一个遭受哮喘的折磨,但是造成这种疾病产生的潜在性环境因素仍然不广为人知。如今,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美国环境保护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和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新证据表明婴儿期间接触三种类型霉菌---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爪甲曲霉(Aspergillus unguis)

2012-11-18

第四期超级杂交稻攻关初战告捷“深08S/R1813”三亚实测亩产944公斤

近日,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海南水稻所、国家南繁办等单位组成的专家验收组在海南三亚对隆平种业攻关品种“深08S/R1813”现场测产,结果显示实收亩产为944公斤。袁隆平院士表示“这标志我国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攻关首战告捷”,同时他对如期完成我国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攻关充满信心。

2013-05-28

Mol Micro:姜卫红等揭示链霉菌抗生素生物合成调控的新机制

6月7日,国际微生物学权威期刊Molecular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姜卫红研究组的学术论文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antibiotic biosynthesis by DraR-K, a novel two-component system in Streptomyces coelicolor。

2012-11-18

袁隆平获马哈蒂尔科学奖 中国杂交水稻享誉马来西亚

1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右二)为袁隆平(左一)颁发2011年“马哈蒂尔科学奖”。新华社发(张纹综摄) 记者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悉,马哈蒂尔科学奖基金会于北京时间1月31日,在吉隆坡为袁隆平颁发马哈蒂尔科学奖。该组织认为:袁隆平以独创性思维和胆识,在热带主要作物水稻育种中,培育出创新型成果杂交水稻,给全球带来水稻生产及可持续性革命化的发展。

2012-11-19

Ann Bot:穇属异源四倍体物种杂交起源研究获进展

禾本科1/5物种起源于杂交事件,重建低拷贝核基因系统发育关系为解释物种杂交起源提供了证据。穇属(Eleusine Gaertn.) 隶属于禾本科虎尾草族核心群Chloris group,约10种,分布在热带东非、印度—马来西亚和热带南美洲,是典型的适应辐射类群。该属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可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

2011-10-24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与华大基因联手研究植物疫霉菌基因组

2011年11月15日,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与华大基因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共同完成9种植物疫霉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分析工作。据悉,此次合作是疫霉菌基因组测序联盟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该联盟计划最终完成疫霉菌的150个基因组和300个转录组测序及分析工作。

2012-11-19

杂交玉米百年史

1911年,美国遗传学家沙尔提出玉米的杂交理论“显性假说”:显性基因表达优良性状,隐性基因表达不良性状,在杂交后代,显性基因遮盖了隐性基因,使优良性状尽可能表达,不良性状不得表达,所以具有生长优势。理论指导实践,杂交玉米已有百年历史。 杂交玉米的种子只能种一代,那么推广杂交玉米就需要年年大量制种。用两个自交系杂交制成的种子叫单交种。

2012-11-19

:链霉菌群体感应信号合成调控获进展

细菌能自发产生、释放一些特定的信号分子,并能感知其浓度变化,调节微生物的群体行为,这一调控系统称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细菌群体感应在细菌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链霉菌中,γ-丁酸内酯(gamma-butyrolactone) 类群体感应信号系统在次级代谢合成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γ-丁酸内酯识别受体作为该信号途径的基础执行者被广为研究。

2012-11-18

AAS:邹应斌等揭示三定栽培使超级杂交稻产量增加

近日,由湖南农业大学邹应斌教授和蒋鹏博士等的最新研究成果Effects of “Sanding” Cultivation Method on Nutrient Uptake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Double Cropping Super Rice。

201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