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种新型的疗法或能有效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2018年5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在举办的2018年美国心脏协会会议上,来自美国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未来仅需要一次注射就能够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特征是动脉和血管变窄,而引发动脉变窄的原因就是胆固醇斑块的堆积。图片来源:cardiacscreen.co.uk而诸如他汀类等药物则能够控制低密度脂蛋白(LDL,有害胆固醇)的水平,从而降低

2018-05-20

eLife:新型检测技术有望实现对尿路上皮癌的检测

2018年4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题为“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urothelial canc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river gene mutations and aneuploid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检测手段—Uro

2018-04-07

华人研究组Genome Bio:性血液样品诊断癌症新进展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ancerLocator: non-invasive cancer diagnosis and tissue-of-origin prediction using methylation profiles of cell-free DNA”的文章,研发出了一种可以帮助临床人员对患者的血液进行分析,快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癌症,并且能定位癌

2018-02-05

科学家开发出阿尔兹海默病微血液检测技术

2018年2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并且证实了一种新型的阿尔兹海默病血液检测手段,相关研究或有望推动新型阿尔兹海默病药物的临床试验进展。这种新型血液检测手段能够测定患者机体血液中特定的肽类蛋白,如果患者处于疾病早期阶段的话,该技术的准确率能够达到90%。图片来源: Florey Ins

2018-02-05

卢煜明:产前诊断第一人

“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诚如名字所寓意的那样,煜明即光亮。卢煜明教授长期在未知领域探索,用严谨的科研精神照亮了前行之路。他和团队基于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DNA的发现,在无创产前胎儿基因检查(NIPT)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并将基因技术应用到筛查疾病、对抗癌症等更广泛的领域。 ▲ 卢煜明教授 今天,备受生命科学领域瞩目的2017年第十一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评选结果在北京公

2017-12-11

三生制药华南总部落户松山湖——生物技术产业助力广深科走廊建设

近日,三生制药通过招拍挂市场,在松山湖再拿下一块工业用地,这意味着国内生物制药领域领头羊位置的三生制药在松山湖的布局又加重砝码。三生制药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在松山湖增资扩产,总投资超过20亿元,将原来的松山湖基地全面升级为三生集团华南区总部。作为承担着东莞布局广深科创走廊创新发展两大核心引擎之一的松山湖,近年来,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园区内已经形成了生物技术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初显。松山湖将大力发

2017-11-14

NGS在临床的现状与未来,产前检测诞生10年的新思考

盛会分享2017年11月4日,重庆渝州宾馆会议厅内座无虚席。这里聚集了国内最领先的遗传诊断专家,还聚集了上百位临床医生以及医学生。无疑,这里正在进行的是一场医学盛会!这是由西南医院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中心主办,重庆妇幼卫生学会生育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中心、西南医院妇科产前诊断中心协办,并由华大基因承办的第六届胎儿发育异常、产前诊断与宫内治疗学术会议暨

2017-11-08

细胞合成生物技术——革新生物医药产业的新兴策略

基因编辑和测序技术的进步,使得合成生物学家可快速可靠地设计改造生物体系,大大推动了医药健康领域的发展。而在过去多年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中,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主要还是以细胞为宿主进行工程化设计。但是对细胞进行工程化是费时和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细胞的生长及适应性过程通常与工程设计目标是不一致的。并且由于活细胞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基因元件难以标准化、细胞膜的阻碍等,其大大限制了生物组件的改造。为克服这些问

2017-07-27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性大脑深部电刺激疗法,告别开颅时代!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无创性大脑深部电刺激疗法】目前使用大脑深部电刺激疗法需要外科医生打开颅骨并将电极植入脑内。现在,在一项小鼠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展示了一种被称为暂时性干扰刺激的非侵入性疗法,它是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来对大脑深部区域进行电刺激的。该项实验技术无需外科植入且不会干扰大脑表面组织。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这篇论文中,包括剑桥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在内的研究小组报告了他们是如何检测

2017-06-03

利用鼻子来急救,更安全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急救室选择利用鼻子来急救,或将取代普通打针或者静脉注射。日前,来自美国洛约拉大学健康系统的研究人员发表报告称,利用鼻子来急救不仅简单,快速而且还是无创的

201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