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创可贴"能巧妙监测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锻炼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控制糖尿病进展。但是好事有时候也会变成坏事,锻炼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hypoglycemia)的风险,低血糖可以导致精神混乱,甚至癫痫和昏迷的发生。为此在锻炼过程中和锻炼之后紧密监控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目前最常见的监控血糖水平的方法仍然是扎手指取血。显然这种传统的血糖检测方法对锻炼中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方便
微创人工瓣膜移植治疗严重心脏衰竭取得成功
2017年9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心血管专家们开发出了一种经导管的二尖瓣移植手术,能够用于治疗患有严重心脏衰竭以及人工瓣膜功能丧失的患者(目前该疾病被认为难以治愈或患病风险极高)。该技术的成功开发有助于提高上述患者的心脏功能。 (图片摘自www.pixabay.com)未来,这一技术或许能够成为治疗人工瓣膜功能失活患者群体产生的严重心脏功能衰竭症
“无肠道,无荣誉!”,论研究运动员肠道微生物组的意义
2017年8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顶尖的运动员需要不断地刻苦训练以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但如今他们或许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入手:肠道微生物。最近,科学家们发现肠道微生物能够影响顶尖跑步运动员以及划船运动员的表现能力,他们希望通过开发单菌定植的补剂帮助运动员以及业余的健身爱好者提高训练的效果以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水平。相关结果在第254届美国化学学会年度会议上得到了展示。"当我们初次想到
姜黄提取物有望开发为无化疗耐药性的新一代抗癌新药
治疗胰腺癌的常见障碍是耐药性。然而,新的研究表明,姜黄素 - 一种可以在姜黄中发现的化合物 - 可以帮助克服对化疗的抵抗力。姜黄素是植物如姜黄中发现的活性化合物,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了该化合物在癌症和糖尿病等各种病症中的治疗潜力。临床前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多种抗氧化,神经保护,抗炎和抗癌作用。然而,当口服时,该化合物很快代谢并从人体中消除。因此,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试验来测试其可能具有的
无细胞合成生物技术——革新生物医药产业的新兴策略
基因编辑和测序技术的进步,使得合成生物学家可快速可靠地设计改造生物体系,大大推动了医药健康领域的发展。而在过去多年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中,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主要还是以细胞为宿主进行工程化设计。但是对细胞进行工程化是费时和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细胞的生长及适应性过程通常与工程设计目标是不一致的。并且由于活细胞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基因元件难以标准化、细胞膜的阻碍等,其大大限制了生物组件的改造。为克服这些问
国办将实施老年服务项目:65 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无户籍限制
7 月 14 日,全国老龄办举行《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司长王海东表示,《意见》将是以需求定服务,明确 20 项老年人照顾服务重点任务,将为 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不受户籍限制,只要是常住人口(在一个地方居住 6 个月以上),每年提供当地免费体检。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原新在发布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有
这种病像感冒一样常见,却无药可治!
再热的天,也不敢吃冰激凌、喝冰镇啤酒、吹空调,否则,就会引发腹痛腹泻。更有严重患者,连瓶装矿泉水都要加热喝,水果都要加热吃,否则,只有二个字,那就是“痛”和“泻”。这就是迄今仍未得到有效治疗的8000万“冷凉泻”患者的悲惨状况。“冷凉泻”是形象的说法,医学术语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由于长期以来,在医学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所以也就未能找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致使多数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无创性大脑深部电刺激疗法,告别开颅时代!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无创性大脑深部电刺激疗法】目前使用大脑深部电刺激疗法需要外科医生打开颅骨并将电极植入脑内。现在,在一项小鼠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展示了一种被称为暂时性干扰刺激的非侵入性疗法,它是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来对大脑深部区域进行电刺激的。该项实验技术无需外科植入且不会干扰大脑表面组织。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这篇论文中,包括剑桥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在内的研究小组报告了他们是如何检测
肺癌新药显著延长脑转移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阿斯利康今日公布泰瑞沙(奥希替尼)用于EGFR T790M突变阳性肺癌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数据AURA3临床试验证实,与化疗相比,泰瑞沙可延缓中枢神经转移患者疾病恶化或死亡时间(11.7 vs 5.6个月)BLOOM临床试验为泰瑞沙在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和软脑膜转移患者中的活性提供进一步证据6月6日,2017阿斯利康今日报告了泰瑞沙(奥希替尼)针对非小细胞癌(NSCLC)患者出现中枢神经
Science关键发现:每个神经细胞都独一无二
过去几十年来,为了寻找包括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在内的许多神经疾病背后的遗传因素,科学家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他们收获甚微,在自闭症中,即使最常见的遗传突变也只占到了全部患者的百分之几而已。令科学家们更感到沮丧的是,最可能引起疾病的遗传突变不仅少见,而且并不容易被传给下一代,而那些常见的突变仅能小幅增加患病风险。为了寻找这些缺失的遗传因素,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近,一个可以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