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参与研究发现:将新冠病人手术延后七星期可减死亡风险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23日公布,中大与海外外科专家联合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人若于确诊后六星期内接受手术,会增加术后的死亡风险,研究建议将手术延至确诊后第七个星期或之后进行。据悉,是次研究由45个来自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麻醉及深切治疗学系专家和香港医院管理局新界东联网医生,联同全球逾15000个外科专家组成的COVIDSurg Collabor
Cancer Med:生物标志物能够提高癌症药物的成功率
近几十年来在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Herceptin,一种靶向药物,用于治疗被诊断患有HER2阳性乳腺癌的女性。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功,癌症仍然是心脏病之后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进入临床试验测试的所有抗癌药物中有将近90%失败。
新冠疫情:1.16亿!礼来双抗体疗法etesevimab/bamlanivimab 3期临床:治疗早期COVID-19可减少死亡/住院!
etesevimab由君实生物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共同开发,礼来从君实生物引进主导全球其他地区开发。
新研究发现增加新冠患者死亡风险的四种主要合并症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微生物学》网络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癌症、慢性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增加新冠患者死亡风险的四种主要合并症。合并症通常指一名患者除患某种主要被关注的疾病外,同时还患有其他疾病。研究人员介绍,他们分析了荷兰斯科普斯数据库、美国科学网等全球多个数据库的数据,内容涵盖14个国家和地区的37万多名新冠患者临床数据,结果
JCI Insight:新型生物标志物或能预测哪些胰腺癌患者对CD40免疫疗法产生反应
2021年2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CI Insight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血液中的炎症或能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来帮助识别对免疫刺激药物CD40激动剂无反应的恶性胰腺癌患者。我们都知道,胰腺癌会诱发系统性的研究,这在血液中是能够检测到的,研究者发现,当利用CD40激动剂和化
多篇文章聚焦科学家们在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上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给大家!【1】Clin Epigenet:父亲精液中的特殊生物标志物或与后代自闭症发生风险直接相关doi:10.1186/s13148-020-00995-2如今研究人员在人类精子中识别出了特殊的生物标志物,其或能揭示男性后代患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倾向,这些生物标志物具有
基于稀土纳米荧光探针实现唾液肿瘤标志物即时检测
早期准确、灵敏地检测肿瘤标志物对于降低其死亡率十分重要。人体唾液中含有几十种生物标志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电解质和激素等,可提供有关口腔和全身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因此唾液检测在癌症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唾液检测的显着优势在于安全无创地收集唾液,减少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因此较适用于现场即时检测(POCT)。然而,由于
“帕金森病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生物成像荧光探针”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发表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性退行性疾病,又称震颤麻痹,多发于老年群体。PD作为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据统计,我国PD患者人数目前近300万,且以每年10万的速度在递增。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还在不断攀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