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新研究在链霉菌中发现一类形似伞状的有毒蛋白颗粒
通过分析数千个公开的细菌基因组,圣路易斯大学的Dapeng Zhang和他的研究生Youngjun Tan发现,许多其他种类的细菌也有制造伞状有毒蛋白颗粒的基因。
上海交大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开发链霉菌全细胞生物传感器
细菌全细胞生物传感器能够利用细胞内的特异性识别元件感知特定生物分子,具有低成本、易操作、高灵敏度和强特异性等特点,适用于微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高效筛选。
罗氏诊断携手九州通深化分析检测产品布局,加速构建医械供应链生态圈
强化分析检测产品在全国的布局与发展,全面构建高标准、高品质、全场景的医械生态聚融,开创医械供应及服务的跨越式新体验。
Communications Biology:研究人员开发出基于液滴微流控的链霉菌高通量筛选技术平台
链霉菌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可以生产蛋白、小分子药物等高附加值产品。工业生产中,常用随机诱变手段产生大量的链霉菌突变库,但缺乏与之相适配的高通量筛选手段用以获得目标突变株。已报道的基于流式细胞分选的方法只能对链霉菌的原生质体或孢子进行筛选,由于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多产生于菌丝发酵的平台期,因而原生质体或孢子均无法代表链霉菌的真实发酵状态
极端生境链霉菌的培养方法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放线菌(Actinobacteria)在生物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70多年以来,已有11,000种抗生素被报道来源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如链霉素、万古霉素、红霉素、阿维菌素等。同时,链霉菌也是活性先导药物和新颖结构化学物种的战略“蓄水池”。然而近些年来,采用普通环境样品和传统分离培养策略,往往是对已知链霉菌物种和已知化合物的重复发现,
链霉菌碱基编辑研究获进展
链霉菌是许多重要天然产物的生产者,其基因组蕴含着大量未被开发的次级代谢生物合成基因簇。传统的基于双链断裂的CRISPR/Cas9技术虽然已应用于链霉菌的基因组编辑,但需提供外源修复模板,且在多位点同时编辑的应用上仍有局限性。近年来,单碱基编辑技术已应用于天蓝色链霉菌等一些模式菌株中,相较于传统CRISPR技术更为方便快捷。碱基编辑的效
研究揭示海洋链霉菌产蒽环类抗生素自我解毒抗性机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鞠建华课题组,通过开展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体内外生化实验表征及生物活性检测等系列研究,揭示了海洋链霉菌产蒽环类抗生素自我解毒的抗性机制,论文以CytA, a reductase in the cytorhodin biosynthesis pathway, inactivates anthracycline drug
研究揭示天蓝色链霉菌亮氨酰-tRNA合成酶识别两类亮氨酸tRNA的分子机理
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LeuRS can leucylate type I and type II tRNALeus in Streptomyces coelicolor。tRNA根据可变环的大小分为两类,长的为I类、短的为I
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的适配策略研究获进展
链霉菌能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生素约三分之二由该属微生物产生,因此链霉菌被称为药物合成的天然细胞工厂。然而,自然界分离得到的野生链霉菌抗生素合成水平很低,难以满足产业化的要求;已产业化的工程菌株需要不断提高产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如何获得链霉菌高产菌株成为几十年来对其进行基础及应用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在微生物合成生物学改造过程中,通过表达控制元件对相关生物合成途径进行精细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