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师院:从水稻中克隆出提高水稻抗旱抗盐能力的基因
近日,周口师范学院唐跃辉博士带领该校的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植物逆境研究课题组,从水稻中克隆获得了响应干旱和盐胁迫的基因,该基因能够提高水稻抗旱抗盐的能力。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植物科学前沿》。据悉,中国占到全球盐渍化总面积的1/10,且呈现上升的趋势。近年来,不合理的耕作及工业加重了土壤次生盐渍化,成为限制植物栽培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植物的干旱和盐
水稻新品种“中科发5号”和“中科发6号”通过国家审定
针对东北稻区的特点和生产需求,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研究组与中国水稻所钱前研究组、北方粳稻中心张国民研究组合作,以稻米优良品质相关基因、高产基因和抗稻瘟病基因为主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新技术,经过精心分析和设计,育成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宜东北稻区和西北稻区种植的“中科发5号”和“中科发6号”新品种。“中科发5号”(国审稻20180077): 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分蘖强、灌浆速
川农首篇Cell论文聚焦水稻广谱抗稻瘟病研究
水稻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稻瘟病常年肆虐我国及世界上各个稻区,能引起水稻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是水稻生产上的最重要病害,也是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因此提高水稻对稻瘟菌的持久广谱抗性一直以来都是水稻抗病育种工作的难点问题。虽然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选择出少量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材料,然而这类抗性背后的作用机制一直不清楚。此外,由于抗病基因的导入往往伴随不良农艺性状的产生,这也大大增加了水稻抗病品
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设计育种研究获进展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粮。在粮食危机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双重压力下,育种学家和稻米种业长期以来致力于培育“高产优质”型超级水稻新品种,但是传统育种进展缓慢。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
Nature Plants报道高产优质水稻品种设计育种研究进展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粮。在粮食危机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双重压力下,育种学家和稻米种业长期以来致力于培育"高产优质"型超级水稻新品种,但是传统育种进展缓慢。随着水稻功能基
国内首批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选育成功
经过七年的科研攻关,由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领衔的油菜团队成功攻克油菜根肿病,选育出我国首批具有应用价值的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R”和“华双5R”。近日,该成果顺利通过了湖北省组织的田间鉴定,专家
抗痛风药市场欣欣向荣 各品种有人欢喜有人愁
痛风在我国并不鲜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病率不断提升,引发多方关注。截至目前,尚缺乏全国范围的通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但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报告的痛风患病情况,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估计为1%-3%,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日本选育出对镉等重金属吸收量极少的越光水稻新品种
镉对生物有机体的毒性很大,蓄积性也很强。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大宗谷类作物,镉超标大米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和东京大学、日本原子力研究开发机构共同研究、选育出对水田中镉吸收量极少的越光水稻新品种。 联合研究小组采用离子束照射越光水稻种子,选取引起其DNA变异的3000份种子种植在镉含量较高的水田中,收获后通过镉含量测定,选育出镉吸收量极低的3个品种类型。
北方粳稻分子育种研究中心选育出第一个水稻品种:中龙香粳1号
2012年1月2日,从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获悉,由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李家洋院士课题组和中科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中张国民课题组联合选育的香型粳稻“哈香06-216”通过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审定,并正式命名为“中龙香粳1号”。 该品种以“香糯稻”为母本,以优质粳稻“五优稻1号”为父本,通过现代分子辅助选择技术结合传统常规育种,聚合抗病、优质和抗倒伏等优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