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1年中国制药企业并购热潮
生物制药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含量、开发时间长的特点,而并购可以节约开发成本,降低投资风险,缩短投资周期,因此,并购成为目前医药巨头开拓生物制药业务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在国内消费增长及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医药行业市场总量逐年增长,该行业企业投资价值得以凸显,股权交易市场持续活跃,而以大型医药企业为主的业内并购活动也逐年增长。
拜耳追加18亿欧元投资亚洲
印度孟买——德国化工与制药巨头拜耳(Bayer AG)计划在未来5年内实现中国和印度市场销售额翻倍,按目前汇率计算,拜耳在整个亚洲市场的总收入将增加60%,达到110亿欧元。 拜耳追加亚洲投资的另一大动力是人口的增长,预计在2050年之前亚洲还将新增10亿人口,并且实际GDP也将大幅提高,增长率将达到4%~9%。
2020年清洁能源投资将达3950亿美元
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统计数据称,由于海上风电及太阳能良好的发展势头,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将翻倍增长,可高达3950亿美元,2030年有望突破4600亿美元。 调查显示,尽管全球经济低迷,但仍然抑制不住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等行业的强劲势头,20年内清洁能源占电力总产能将由去年的12.6%提高到15.7%。
赛诺菲CEO:制药业需要新的投资模式
赛诺菲CEO Chris Viehbacher表示,对于制药公司来说,寻找新的研发投资模式是“极其重要”的,这既提高公司回报率且能够帮助支持中小型/初创企业现金短缺的启动项目。 赛诺菲CEO Christopher Viehbacher,图片来自Boston.com 这家全球第二的法国制药商正在处理重磅炸弹药物专利到期的问题,并已在缩减公司内部的研发努力。
高盛计划未来10年400亿美元投资可再生能源领域
高盛计划未来10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400亿美元,高盛认为可再生能源将提供很好的投资机会。 高盛高管本周表示,可再生能源需求将随全球能源需求一道增长,而制造业大国如中国和巴西均制定了野心勃勃的减少废气排放的目标。高盛计划主要利用客户以及少量自有资金为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 该行将于周四公司年度会议上宣布这一计划。
制药巨头投资2.85亿用于新一代抗生素研究
包括葛兰素史克(GSK)、阿斯利康(AstraZeneca)、赛诺菲(Sanofi )和强生(J&J)等制药巨头将达成一项协议,投入2.85亿美元用于新一代抗生素的开发。根据协议,这些公司将建立一个关于抗生素的信息中心,共享抗生素研发领域的数据。
Sangart公司获投资继续开发抗组织缺氧药物
日前Sangart公司从投资商Leucadia处融资5000万美金用于其新药的开发,在这一轮融资结束之后,Sangart公司的资金总额将达到2.8亿美金。 第七轮的融资预期将为Sangart公司针对组织缺氧的治疗注入资金。新资本的注入将使得该公司已进入临床2期的MP4OX治疗方法得意继续进行。MP4OX针对组织缺氧的治疗,将为可能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带来福音。
生物医药风投公司第二季度投资额达18亿美元
根据美国媒体统计,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各大风投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投放的资金达到了18亿美元之多,这也比去年同期水平激增了约30%左右。
医院投资加速推升托管需求 人才托管潜力大
中国的医院整合和托管可能会成为二三线城市体制内医院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日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宣布整合旗下12家医疗机构,正式在京挂牌成立中航医疗产业管理有限公司。目前中航工业旗下的医院前身主要是各地
PE投资医疗器械热情不减 并购为主要退出通道
PE对医疗器械公司的投资热情升温。黑石最近以1亿美元投资骨科内植耗材提供商苏州欣荣,成为有话语权的战略股东,未来苏州欣荣考虑赴香港上市。相比投资医疗服务板块PE观望多而操作少,PE对医疗器械持续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