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利用智能手机超灵敏定量检测唾液中的新冠病毒
2020年12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一种基于唾液的便携式智能手机平台为COVID-19测试提供了一种超灵敏但易于使用的方法,它可以在15分钟内给出测试结果,而无需进行当前金标准所需的资源密集型实验室测试。该方法在12名COVID-19感染者和6名健康对照者中进行了测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2月11日在线发表期刊上,论文标
Science子刊:新病毒检测技术利用智能手机摄像头检测多种病毒感染
2020年12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新型病毒感染诊断技术,该技术使用深度学习算法来鉴定金属纳米颗粒标记的样本中的病毒,无需熟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昂贵的设备,就能快速检测病毒。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2月16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Viru
利用CRISPR-Cas13a和智能手机摄像头在30分钟内定量检测新冠病毒RNA
2020年12月6日讯/生物谷BIOON/---想象一下,用拭子擦拭你的鼻孔,然后将拭子放入一个设备中,15到30分钟后,你的手机上就会有一个读数,告诉你是否感染了导致COVID-19疾病的冠状病毒SARS-CoV-2。这一直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格拉斯通研究所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的愿景。而如今,他们报告了一项科学突破,使他们更接近于实现这一愿
《科学》:肠菌还能防辐射
近期,《科学》杂志发表了来自北卡罗莱纳大学科研团队的新成果,研究者们注意到,在实验室辐射暴露后幸存的小鼠具有独特的肠菌组成,而且在化疗后的人类患者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毛螺菌和肠球菌丰度的提升有助于辐射后造血恢复和胃肠道修复,它们的代谢物丙酸和色氨酸代谢产物是关键。[1]肠菌,你还管这呢?说辐射,诸位还是先把脑海中浮现的各种家用电子设备们抛开。普通
研究发现电离辐射引起核内染色质结构调控证据
染色质是真核生命遗传物质DNA在细胞核内的存在形式,染色质根据细胞的活动状态和响应过程,如DNA复制、基因转录、DNA损伤响应和修复等,进行结构调节。染色质结构受电离辐射发生双链断裂(DSB)后的解聚现象已有报道,但是学界缺乏关于核内原位的染色质结构改变的证据支持,DNA发生双链断裂后,损伤响应和修复蛋白形成的修复聚合体亚结构图像亦不清楚。近日,
Science:肠道菌群保护有害辐射造成的负面影响
UNC Lineberger综合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于2020年10月30日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如果肠道内有特定类型的细菌,则暴露于可能致命的全身辐射水平的小鼠可以免受辐射损害 。在临床环境中或意外接触过程中吸收的辐射可能会损坏组织,而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特定细菌能够减轻辐射暴露带来的损害,增强了血细胞生产的恢复以及胃肠道的修复。
“手机一扫测血糖”成为现实 雅培携瞬感家族新品亮相进博会 全方位支持糖尿病管理
11月6日,上海——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公司雅培举行了瞬感家族新产品——辅理善瞬感第二代产品*(FreeStyle Libre 2)和辅理善瞬感宝手机APP*(FreeStyle LibreLink App)的中国首秀仪式,揭秘糖尿病管理领域内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更智慧便捷的解决方案。雅培糖尿病业务大中华区及新兴亚洲市场总经理向宇博
Nat Med:开发出一种基于智能手机检测2型糖尿病的数字生物标志物
2020年8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数字生物标志物(digital biomarker)”,它使用智能手机的内置摄像头来检测2型糖尿病,从而有可能为抽血和基于诊所的筛查工具提供一种低成本、在家使用的替代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8月1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edicine
Science子刊:测量血液中的两种miRNA分子可用于评估辐射照射量
2020年7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针刺式血液测试方法,用于测量小鼠的辐射量。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7月15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wo-miRNA–based finger-stick assay for est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