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NZJPH:手机或并不会增加个体患脑癌的风险

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the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奥克兰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个体患脑瘤的风险或许并不会因为手机使用频率的增加而发生明显改变;文章中,研究者调查了1995年至2010年间在新西兰原发性脑部癌症发生的趋势。

2015-03-03

受智能手机驱动 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营收将达数百亿

2014移动医疗健康峰会将于2014年03月14-15日在中国北京举办。

2014-02-18

手机穿高跟鞋引发新型白领病

导语:腱鞘炎以前被称作“妈妈手”,因为中老妇女是腱鞘炎的高发人群。她们多从事家务劳动,而且随着年纪增加,腱鞘逐渐萎缩退化,往往造成腱鞘和肌腱的慢性损伤,引起疼痛和弹响。但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妈妈手”已经不再是妈妈们的“专利”,现在患上此病的白领越来越多。患上腱鞘炎的白领越来越多腱鞘炎是一种慢性劳损“腱鞘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实质上它是腱鞘与肌腱共同的炎症,属于一种成因简单的运动伤害。

2015-02-15

Sci Transl Med:智能手机太智能-配件可诊断HIV和梅毒

图:哥伦比亚大学研发的Dongle2015年2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和卢旺达生物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联手,研发并成功测试了一个智能手机电子狗(Dongle),只需15分钟就可得到HIV和梅毒诊断。

2015-02-06

BMJ:新研究表明使用手机不致脑癌

今年以来关于手机是否会致癌尤其是脑癌的问题,在科学界引发热烈讨论。而10月21日发布的一份丹麦大范围研究报告则为手机不会导致脑癌的观点提供了新证据。 新一轮讨论由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引发。今年5月,该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长期、高强度使用手机和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可能增加患癌症几率。但该结论随即受到一些无线通信行业组织质疑。今年7月,英国癌症研究所专门就此发布报告说,现有证据无法证明使用手机致癌。

2012-11-18

环保部回应地铁安检辐射安全质疑

环保部:符合辐射安全指标的地铁安检设备不会对环境和公众造成身体伤害 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地铁安检辐射安全问题近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环境保护部20日回应:符合辐射安全指标的地铁安检设备,在正常使用时不会对环境和附近经过的公众造成身体伤害。

2015-02-16

Radiat Res:变形杆菌或成辐射暴露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近日,威斯康星医学院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可以用来确认人可能暴露于有害辐射的环境下,以便用来鉴别和治疗危及生命的辐射损伤。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1日的Radiation Research杂志上。威斯康星医学院的药理学和毒理学J ohn E. Baker博士是该研究论文的主要作者。

2012-11-18

国际SOS在中国推出医疗和安全手机App应用软件

世界领先的医疗和安全救援公司国际SOS今日宣布在中国为其会员推出全新的手机App应用软件。该软件将使差旅和外派人员体验到国际SOS全球覆盖和即时的全球响应能力,包含通过一键按钮迅速与最近的国际SOS报警中心取得联系和立即的帮助、即时获得当地最新的旅行预警以及时时更新的健康和安全提示信息等。

201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