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卡介苗新用途:抵御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MJ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用于抵御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卡介苗(BCG)或许可以帮助抵御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早在几十年前卡介苗已经经过了许多临床试验和研究,其可以帮助儿童有效抵御多种形式的结核病的感染,有效率高达60%-80%。
J Virol:彭涛等丙型肝炎病毒致病性和感染性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在丙型肝炎病毒致病性和感染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14日在线发表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
Ang Chem:糖类复合物分子或可帮助宿主抵御致病菌的感染
近日,来自弗莱堡大学等处的科学家利用一种糖类复合物成功地抑制了铜绿假单胞菌进入宿主机体细胞中,这种糖类复合物可以结合细菌细胞中一种名为LecA的蛋白质,而LecA则可以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入侵人类的肺部细胞,该项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Angewandte Chemie上。
感染一种细菌会加剧动脉硬化 健康人也会携带该病菌
日本东北大学等研究机构日前发表一份公报称,其研究小组发现,感染一种被称为“同性恋螺杆菌”的致病菌,会使脂肪更容易在血管细胞内蓄积,加速动脉硬化。
:致病菌在感染宿主期间基因组演化情况
11月在线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期刊上报告,研究人员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法,他们追踪了一种细菌病原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肺囊性纤维化患者中爆发的演化情况。新研究为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流行病设置的应用方面树立了一个榜样,也为研究致病菌在感染宿主期间其基因组的演化提供了新观点。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肺囊性纤维化患者中的爆发会导致肺炎。
PLoS One:研究揭示流行性致病菌的感染机制
近日,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者首次发现致病菌可以破坏机体粘膜上的保护性分子,比如粘蛋白类等,然后感染机体的部分组织。研究者的这项最新研究刊登在了杂志PLoS One上,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流行性菌株肺炎链球菌可以引起结膜炎,并且分泌毒素酶类来破坏粘膜蛋白以及粘膜从而引起眼镜的感染和发炎。
JLB:女性排卵期更易感染性传播疾病
近日,一项发表于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杂志的研究"Estradiol impairs the Th17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Candida albicans"表明排卵周期在对女性感染的易感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西班牙和奥地利的研究人员发现女性排卵期间较生殖周期的其他时间对感染更易感,包括白念珠菌和其他性传播疾病。
mBio:日常肥皂中的三氯生或可促进细菌增殖引发感染性疾病
刊登在国际杂志mBio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家用肥皂、洗发水及牙膏中的抗微生物剂或可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引起部分人群发生感染。
天然抗菌肽治疗耐药菌感染性角膜炎
随着传统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和滥用,在临床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耐药菌株,如携带NDM-1质粒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万古霉素致病菌等,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生素对这些耐药菌已无疗效,成为目前特别是今后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自然界各种来源的天然抗菌肽目前成为人们研发新型抗生素的希望。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生物毒素与人类疾病课题组在张云研究员带领下,该课题组李盛安博士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