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日本科学家解读腔棘鱼全部染色体组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刊登了日本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Genetically distinct coelacanth population off the northern Tanzanian coast。”,研究人员们成功解读了有“活化石”之称的腔棘鱼的全部染色体组,由此发现腔棘鱼具有与哺乳类和爬虫类等陆地动物相同类型的基因,属于鱼类进化到陆地动物的中间类型。
科学家合成第一个真核生物染色体
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近日在合成生物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是有史以来科学家第一次成功制造出人造真核生物染色体,他们将这个特制的染色体嵌入了啤酒酵母体内,这个人造染色体不仅可以发挥特定作用,而且还能成功遗传给下一代的酵母。至此,我们离创造人造生命又近了一步。
Mol Biol Evol:揭示X染色体上的特殊逃逸基因或和个体精神损伤直接相关
2013年10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的一篇研究文章中,来自英国巴斯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在机体X染色体上发现了很多数量的“逃逸基因”,而且这些基因在此前研究中并未发现过;该研究为科学家理解人类的精神损伤疾病提供了一定思路。
Mol Cell:PKM2调控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分离和有丝分裂
Plant Journal:AtRFC1能通过影响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均等分离
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eplication factor C1 (RFC1) is required for double-strandbreak repair during meiotic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Arabidopsis”的文章...
Cell Reports:染色体完整性的双保险
基因组的不稳定性会导致细胞死亡或者引发癌症,现在科学家们发现,细胞中有两个分子机制共同起作用,以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南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指出,在DNA解链进行复制时,重复DNA处于最不稳定的时期,此时就依赖异染色质和复制叉蛋白联手对其进行保护。文章于3月7日提前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的网络版上。
Nature:解析肿瘤染色体频发遗传缺陷
在最新一期(2月27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来自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大肠癌中揭示了一种引起肿瘤染色体不稳定的频发遗传缺陷。他们的研究数据提供了新的角度了解癌症生物学这一特性的起因。 微小DNA突变和染色体不稳定(CIN,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改变)是导致肿瘤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结构性染色体不稳定会导致全体染色体重排,这有可能是由于损伤性DNA错误修复所引起。
PNAS:染色体分离的关键
着丝粒位于染色体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日前纽约大学的生物学家揭开了关键蛋白被装入着丝粒的详细机制,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基因组复制并分析染色体数异常背后的潜在因素。这项发现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着丝粒负责介导染色体分离以确保子细胞获得基因组的完整拷贝,这一过程遭到破坏可能导致染色体数异常,而这种异常在90%的癌症中都明显存在。
Nature:美发现Y染色体衰减几乎停滞 男性不会灭绝
男性虽然强悍,他们的Y染色体却是羸弱的。近年来,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Y染色体正呈萎缩之势,预计会在500万年内消失,而男性也会随之灭绝。不过,近日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上述观点实在是“危言耸听”,这个世界上还会一直存在男人的身影。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Nature杂志上。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人类的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