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控细胞共培养技术的仿生心肌炎症损伤模型的构建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 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屠鹏飞、姜勇教授团队在Analytical Chemistry 发表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心肌炎症损伤模型的新成果。第一作者为艾晓妮博士,该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支持。该研究首次以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为切入点,利用仿生微流控芯片技术构建巨噬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共培养体系,操控多细胞实现高时
Nature:利用患者特异性的干细胞培育出类似于成年人的心肌组织
2018年4月21日/生物谷BIOON/---培养出与在行为上类似于天然心肌的人体心脏组织会引发生物医学研究变革,这会使得人们能够在完全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人体生理学和构建心脏病模型。尽管如今的科学家们能够通过利用从我们任何一个人身体获得的小量血液样本衍生的干细胞来培养许多组织(包括心肌),但是当前的生物工程组织未能显示成年人心脏功能的一些最为重要的特征。人们在此之前还不能够在体外培养出因足够成熟而可
科学家鉴别出关键基因 有望促进心肌细胞再生形成心脏组织!
小编推荐会议:2018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2018年3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格莱斯顿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s)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能促进成体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关键基因;有些有机体具有显著再生组织的能力,如果鱼类和火蜥蜴遭受心脏损伤的话,其机体的细胞就会不断分裂,并且成功修复损伤的器官,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也具
科学家首次成功绘制出人类心肌细胞基因调节子蓝图!
2018年2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构建细胞的信息储存在机体的遗传物质中(DNA),在这里我们能够找到人类机体中超过2万种不同蛋白质构筑的蓝图,每一个细胞都需要几千种不同的蛋白质来发挥功能,如果你将每一个蛋白质蓝图都卷在一起,那么它们所包含的信息仅仅占到了所有DNA不到2%的比例。图片来源:news.feinberg.northwestern.edu那么其它98%的基因组都能用来干什
细胞疗法治疗心肌缺血 FDA放行关键临床试验
BioCardia公司近日宣布,FDA批准其CardiAMP细胞疗法针对慢性心肌缺血(CMI)的临床试验器材豁免(IDE),使其可以开始利用CardiAMP细胞疗法治疗顽固性心绞痛(RA)的关键性临床试验。在美国,估计有60到180万患者患有顽固性心绞痛,每年新发病例约有7万5千例。尽管血运重建技术已有进步,但仍有越来越多的慢性顽固性心绞痛患者不能进一步血运重建,严重限制了症状的改善。
Circulation Research:脂肪过多会破坏心肌细胞的能量系统
2018年1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爱荷华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糖尿病与肥胖患者心脏脂肪含量过多会影响其能量的产生。研究者们认为这一机制是导致上述患者心脏衰竭风险比常人高出2-5倍的原因。心脏是机体最需要能量的器官,就像是燃油的引擎推动活塞运动一样,健康的心脏细胞能够消耗分子产生足够的能量维持心脏的跳动。能量的产生主要发生于线粒体中,即细胞的“能量工厂”。(图片来源: 
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揭示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机制
图片来自Qian Lab, UNC School of Medicine。2017年10月28日/生物谷BIOON/---在心脏病发作后,通过逆转瘢痕组织产生健康的心肌组织将会引发心脏学和再生医学领域的变革。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已证实将心脏成纤维细胞(瘢痕组织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是可行的,但是梳理出这是如何发生的细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将这种方法用于临床实践或甚至其他的基础研究项目中一直都是难
骨骼肌细胞也能感应血糖?
很明显,舌头上的味蕾可以检测糖。饭后,胰腺中的β细胞意识到血糖升高并释放激素胰岛素,这有助于糖进入细胞,身体可以在其中使用能量。现在,密歇根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骨骼肌中葡萄糖感测的意想不到的机制,有助于身体对血糖水平的整体调节。“我们发现,骨骼肌细胞具有直接感测葡萄糖的机制 - 在某种意义上,它就像肌肉也可以品尝糖一样,”LSI高级研究员,Jiandie
Cell Rep:发现制造成熟的人心肌细胞的秘密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以经过基因改造缺乏免疫系统的新生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多达20万个未成熟的人心肌细胞注射到这些大鼠的心脏中。这些人细胞经过绿色荧光蛋白或红色荧光蛋白标记。在大约1周之后,这些细胞保持未成熟的状态。但是在一个月之后,它们似乎发育成熟了。这些研究人员测试了这些细胞,结果发现它们能够像成年心肌细胞那样准确地收缩或跳动。
2017国际干细胞心肌修复转化医学论坛在沪圆满闭幕
2017年4月12日讯 2017年4月11-12日,由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健康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复旦大学生物谷医学研究院,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科学院干细胞生物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