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心肌梗塞的女性比男性有更高的住院死亡率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项研究揭示,在心肌梗塞的病人中,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在医院中表现为没有胸痛,且在相同的年龄组中,她们还有比男性更高的住院死亡率,尽管这些差别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Arch Ophthalmol:前列腺素类似物与激光小梁成形术证明治疗青光眼成效
一项在线发表于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上的研究,揭示称为前列腺素类似物(PGAs)的青光眼药物治疗与一个小侵入性操作激光小梁成形术(LTP)看起来是新诊断的轻度开放型青光眼病人的成本效益选择。但是,看一下PGAs的当前价格,LTP在坚持服药不是最佳的病例中可能证明更具成本效益。 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假设坚持服用最佳药物,一般的PAGs比用LTP提供更大的价值。
JAMA:心肌梗塞后血钾浓度与住院死亡率相关
1月11日,JAMA杂志上刊的一则研究"Serum Potassium Levels and Mortalit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披露,在心肌梗塞后住院的病人中,那些血钾浓度在3.5 至<4.5 mEq/L(每升微当量)的患者的死亡风险比那些血钾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者的死亡风险要低。
EHJ:体育锻炼可降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Claes Held博士等近日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发表论文称,在闲暇时间和工作时经常锻炼身体可降低发生心肌梗死(MI)的风险。 作者通过一项大型研究发现,在闲暇时间进行任何强度的锻炼均可降低发生急性MI的风险,而对于职业性体育锻炼,仅轻度至中等强度的锻炼有该作用。此外,同时拥有汽车和电视机者发生急性MI的风险高于二者均没有者。
Eur Heart J: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预测远期死亡更佳
欧洲一项研究表明,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预测远期死亡的准确性优于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论文7月2日在线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Eur Heart J)。 此项研究共纳入1117例非选择性急性胸痛患者,并以设盲方式同时采用三种新型方法和一种传统方法测定心肌肌钙蛋白。就死亡状况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随访期间共有82例(7.3%)患者死亡。
Nature:心脏血管生成失衡导致围产期心肌病
在尼日利亚和海地等国家,围产期心肌症(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影响着0.33‰-0.33%的怀孕女性。该疾病在怀孕的最后一个月或坐月子的前五个月会出现心脏收缩的心力衰竭等症状。虽然近一半的患者在坐月子期间可能会恢复心脏功能,但也有很多的病人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最终只好心脏移植或走向死亡。
Med:杨宝峰等发现缺氧调控心肌肥厚新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细胞与分子医学期刊》(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发表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首次证实了轻度缺氧HIF-1α可以调控心肌肥厚,可望为生理性或病理性心肌肥厚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药物干预策略。
卫生部:中国启动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
11月28日卫生部在京正式启动“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在启动会上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王羽表示,这个项目的启动为心血管及相关领域学科建设提供了推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并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形势日趋严峻。采取综合措施,做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是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每位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Lancet:干细胞疗法治疗心肌梗塞获突破
11月14日,英国医学刊物《柳叶刀》(The Lancet)在线发布的研究报告说,美国研究人员用心脏干细胞疗法治疗心肌梗塞的临床试验获得成效。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有16名心肌梗塞患者接受了干细胞疗法。心肌梗塞是指由于心血管功能受损等原因,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现在常用心血管搭桥手术来缓解症状,即人工连接一段血管,为缺血的心肌部位供血。
JBC: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或可缓解心肌梗塞
5月18日,日本名古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生物化学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在老鼠实验中发现,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缓解心肌梗塞的效果。 心肌梗塞是由于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堵塞、血液流动停滞、营养和氧气无法充分达到心脏引起心肌细胞坏死所致。有报告显示,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名为“CTRP9”的激素具有减缓血管收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