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NM:科学家开发出能准确检测癌症转移的新型成像技术

2017年5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荷兰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将SPECT/CT同荧光成像(Fluorescence Imaging)相结合或能帮助外科医生从正常组织中区分出肿瘤组织。文章中研究者重点对能够从原始肿瘤位点转移的结直肠癌(CRC)细胞进行研究,结直肠癌是常见的男性第二大

2017-05-11

掌握癌细胞环境,大幅提高癌症临床治疗效果

近期,两份独立的研究都在映射肿瘤细胞周围成千上万免疫细胞的身份。其中一组研究小组着眼于肾癌,临床结果不同的肿瘤细胞都有着独特的免疫细胞,另一研究小组则着眼于肺癌,他们发现即使是早期的肿瘤也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研究结果发表于《细胞》杂志中,这项研究为免疫疗法的临床试验带来更加精准的证据。研究人员表示:“我们发现在肿瘤形成之初,免疫细胞就开始机能失调,然而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在病人癌症复发或者达到晚期

2017-05-05

复旦大学揭示多药联用下病人体内结核菌的进化

  5月4日,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基础医学院高谦教授团队利用超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从52例结核病人的队列中选取12例具有代表性的结核病人,在治疗不同时间点对结核菌群体中频率在1.5%以上的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追踪其动态变化。同时,利用群体遗传学和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模型,分析比较了在有效多药联用与非有效多药联用情况下的病人体内结核菌的微进化动态过程。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

2017-05-05

纳技术调控神经-肿瘤相互作用并治疗胰腺癌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蒋兴宇、郑文富、博士雷祎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肝胆外科教授姜凯、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院教授Yoh Hamada等合作,在微流控芯片上构建神经-肿瘤研究模型,

2017-05-02

合肥研究院等基于流控芯片技术在细胞趋化性和记忆效应研究中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勇课题组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教授 Francis Lin 课题组合作,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细胞趋化性和记忆效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封底文章形式发表在

2017-04-27

Water Research:揭示铜绿囊藻砷转化与代谢的影响因素

 砷(As)在天然水体中多以砷酸盐[As(V)]、亚砷酸盐[As(III)]等无机形态和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等有机形态存在,因其不同的生物毒性效应与环境健康风险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尽管已有的研究表明蓝

2017-04-21

早期诊断:让RNA发光,改变液体活检的纳米技术

在癌症早期诊断领域,通过检测血液或尿液中与肿瘤相关的生物标记物来诊断癌症的液体活检与传统活检相比侵入性更低,更为经济省时,需要专业技能也较少。循环DNA(circulating DNA),微RNA(microRNA, miRNA),和

2017-04-17

生命中心欧光朔研究组在 Developmental Cell 发文 揭示丝骨架调控细胞 - 细胞融合新机制

2017 年 4 月 11 日,生命中心欧光朔研究组在《Developmental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pectraplakin 蛋白诱导微丝骨架与融合蛋白形成正反馈促进细胞融合” (Spectraplakin Induces Positive Feedback between Fu

2017-04-19

AACR:肿瘤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决定病人对免疫疗法的反应

根据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UPCI)的研究人员的初步研究结果,癌症病人体内某些免疫细胞含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与病人对免疫治疗的反应程度相关。这项研究成果由UPCI讲席教授、头颈外科主任及肿瘤免疫学项目组共同领导者Robert Ferris博士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2017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公布。

2017-04-05

魏于全教授:肿瘤环境与生物治疗

3月11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肿瘤免疫+”研讨会:Better Together 在上海粤海酒店继续进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肿瘤微环境与生物治疗”的精彩报告。

201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