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慢性肾病生物标志物FGF23 影响中性粒细胞迁移能力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勇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教授Francis Lin课题组合作,利用微流控芯片研究了慢性肾病生物标志物FGF23对中性粒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2017,7:3100,DOI:10.1038/s41598-017-03210-0)。细胞迁移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掌握癌细胞微环境,大幅提高癌症临床治疗效果
近期,两份独立的研究都在映射肿瘤细胞周围成千上万免疫细胞的身份。其中一组研究小组着眼于肾癌,临床结果不同的肿瘤细胞都有着独特的免疫细胞,另一研究小组则着眼于肺癌,他们发现即使是早期的肿瘤也会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研究结果发表于《细胞》杂志中,这项研究为免疫疗法的临床试验带来更加精准的证据。研究人员表示:“我们发现在肿瘤形成之初,免疫细胞就开始机能失调,然而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在病人癌症复发或者达到晚期
合肥研究院等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细胞趋化性和记忆效应研究中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勇课题组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教授 Francis Lin 课题组合作,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细胞趋化性和记忆效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封底文章形式发表在
中国科学家发明光控细胞,可用手机操纵治疗糖尿病 | 奇点猛科技
智能手机简直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很多科学家也在尝试开发手机应用程序来诊断、监测疾病,糖尿病恐怕是其中应用最多的疾病之一了。
Celgene肿瘤代谢疗法enasidenib获FDA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elgene肿瘤产品管线近日传来好消息,其首个肿瘤代谢药物enasidenib被FDA授予优先审评资格。
Cancer Dis:靶向癌细胞代谢途径 用老药物实现特异性治疗
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可以阻断携带某种致癌突变的肿瘤内的一条代谢途径,该研究为侵袭性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Discovery上。
邱明博士: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血脂亚组分检测
2月17日上午来自国盛医学邱明博士做了题为“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血脂亚组分检测”的精彩报告,生物谷小编概括总结了邱明博士的现场报告,分享给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PNAS:微环境改变胰腺癌细胞表观遗传和代谢 科学家找到解决方法
就像种子生长需要营养和水分充分的土壤一样,许多癌症都依赖于周围的环境才能在体内繁荣生长。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了来自微环境的信号如何通过改变癌细胞代谢促进胰腺肿瘤生长。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
微流控芯片有望成为抗寄生蠕虫药物开发新工具
美国俄勒冈大学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利用微流控芯片对寄生蠕虫电生理信号的读取,可以进行潜在抗寄生蠕虫化合物筛查,这一成果为加快针对寄生蠕虫的新药研究带来希望。俄勒冈大学这项研究主要是针对土源性蠕虫开展的
BD在中国首发微流控文库制备仪,助力精准医疗大有可为
北京2016年12月20日电 /美通社/ -- 12月17日,BD 在 P4 China 2016 国际精准医疗大会上推出全球第一款通量灵活、全自动一体化微流控文库制备仪 BD CLiCTM 系统,极大缩短了批量处理样本的时间,全面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