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生物工程改造微型蚕茧保护药物分子有奇效!
2017年7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们创造出了一种微型的蚕茧,能够保护敏感的药物分子在储存以及释放的过程中避免降解。他们希望这一技术能够延长药物的储存寿命以及能够帮助治疗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等。(图片摘自www.sciencealert.com)对于科学家们来说,从自然界中寻找灵感方便人类生活是常用的手段。过去,科学家们受到自然界中酶促反应的启发生产能量,以及受到仙人掌的启
Science:高通量分析上千种微型蛋白,有望引发蛋白工程变革
图片来自UW Medicine Institute for Protein Design。2017年7月16日/生物谷BIOON/---DNA合成技术取得的进展与利用计算方法设计新的蛋白获得的改进相结合为进入数据驱动的蛋白分子工程的新时代做好准备。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新的高通量方法使得对计算设计蛋白(computationally design
Nature子刊揭示视网膜在视觉信号加工过程中的新作用!
2017年6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昆士兰大学(UQ)的研究人员成功揭示了人眼如何计算移动物体移动方向的秘密。通过使用先进的电子记录技术,UQ 昆士兰脑科学研究所(QBI)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眼睛视网膜中的神经细胞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分。Stephen Williams教授解释说神经细胞的树突(神经元上负责传导电信号的分支)在图像解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视网膜并不仅仅是
北京大学“成功研制新一代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
宇宙,浩瀚无垠,在数百亿光年可观测的空间里闪烁着上万亿个星系。人类1400克的大脑,如同一个小小的宇宙,包含了百亿级神经元和百万亿级的神经突触,其结构和功能上极其复杂而精密的连接,涌现出意识和思想--大脑小宇宙隐藏着世界上最美丽最深邃的奥秘。新千年伊始,世界科技强国纷纷启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脑科学研究计划,人类探索大脑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正在展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各国脑科学计划的一个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海生科院在视网膜干细胞胚胎起源研究中取得进展
5月2日,《细胞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视网膜成体干细胞胚胎起源双潜能细胞》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何杰研究组完成。该研究采用基于彩虹鱼克隆分析,在单细胞水平上揭示了视网膜干细胞在视网膜睫状边缘区的准确定位;同时在边缘区中发现一类目前尚未报道的静息态细胞
空间搭载:“泛舟”太空的微型生命科学实验室
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搭载的多项科学载荷中,有这样一个生命“小立方”,在轨期间它自动化实施了多种细胞在轨共培养和分析,进行了一次对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意义深远的探索实践。5月3日,这个由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邓玉林教授团队完全自主研制的“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完成全部实验任务,实现了全部实验数据的下行传输,达到了预定的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了飞行搭载任务。航天员健康
鱼油或可以帮助修复大脑和视网膜损伤!
一个由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教授Nicolas Bazan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发现NDP1(一个来自DHA的信号分子)能够促进产生一种保护性蛋白对抗毒性自由基以保护大脑和视网膜。这项研究在缺血性中风实验模型和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进行,相关研究发表在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上。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因的新发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根据一项4月11日发表在《糖尿病》在线期刊上的新研究,转录因子RUNX1基因在人类增生性糖
利用CRISPR阻止视网膜退化!
据一项新的研究,在小鼠体内,沉默基因Nrl会阻止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的细胞丢失。这一发现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新的疗法来阻止视网膜色素变性等人类疾病中的视力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