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空间搭载:“泛舟”太空的微型生命科学实验室

  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搭载的多项科学载荷中,有这样一个生命“小立方”,在轨期间它自动化实施了多种细胞在轨共培养和分析,进行了一次对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意义深远的探索实践。5月3日,这个由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邓玉林教授团队完全自主研制的“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完成全部实验任务,实现了全部实验数据的下行传输,达到了预定的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了飞行搭载任务。航天员健康

2017-05-09

彭广敦教授: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转录组学研究领域的新方向

4月21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多组学研究与临床转化前沿论坛在上海隆重开幕。本次会议多组学研究和临床转化研讨会以迈向临床精准医疗为主题,聚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联用研究临床

2017-04-27

专访空间转录组学技术的探路者---青年科学家彭广敦

编者按:空间转录组学技术是转录组学研究领域的新方向,也是研究细胞异质性方面的新方法。该技术通过整合与优化单细胞测序和激光显微切割技术, 获得少量细胞转录组信息的同时可以保留细胞原有位置信息。为此, 生物谷专访了该技术的主要开发者-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彭广敦副研究员

2017-03-20

掀开空间转录组学技术的面纱:可视化观察组织中的基因表达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所和皇家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被称作空间转录组学(spatial transcriptomics)的高分辨率方法研究一种组织中哪些基因是有活性的。这种方法能够被用于所

2017-03-20

中国北方干旱区草地土壤细菌多样性空间格局研究取得进展

 在过去几十年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在区域、大洲甚至全球尺度上已开展了广泛研究,尽管大量证据表明多数微生物物种也具有与大型生物相似的生物地理格局,但是人们对于驱动微生物生物地理格局的重要生态学

2017-03-17

Cell:霍乱弧菌仅需改变形状就可提高感染力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和中国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导致危及生命的霍乱疾病的细菌可能通过协调一波大规模的形状改变而允许它们更加有效地侵入它们的不知情受害者的肠道,从而引发感染。

2017-01-15

现实版盗梦空间:新技术看穿你的想法

可怕!科学家首次使用快速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成功显示了人的大脑活动,可以轻易看穿人类的想法。通过提高fMRI的扫描速度,美国生物医学影像及生物工程研究所(NIBIB)资助的研究人员可以快速追踪人思考时瞬

2016-12-02

Nat Commun:发现控制鼻子的形状基因

近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遗传学教授Andrés Ruiz-Linares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的一篇在线论文,该论文表示发现了人类面部特征的调控人类鼻子形状的决定性基因。

2016-11-28

Biomaterials:利用回转张量技术测量支架中的干细胞三维形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共聚焦显微镜对多种支架上的单个干细胞进行测量。他们然后利用一种被称作回转张量(gyration tensor)的数学技术将每个干细胞的形状调整为一种典型的椭圆体。

2016-11-07

企业医疗团险调研:对现有保障不满 有自付提升保障空间

为了获得个人用户对商业保险的看法,LatitudeHealth于今年8月和9月进行了针对超过1000名用户的调研,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用户对个人商业保险,以及2)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商业保险福利的看法。

201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