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Stem Cell报道靶向癌症干细胞可能是克服癌症耐药性和预防鳞细胞癌的更有效的方法

 根据UCLA癌症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靶向癌症干细胞可能是克服癌症耐药性和预防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的头颈部癌和第二最常见的皮肤癌)的更有效的方法。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是高度侵袭性的癌症形式,常常传播到颈淋

2017-03-13

首次解析出细胞骨架的三维分子结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美国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利用三维电子显微技术首次成功地在分子分辨率上阐明细胞核的核纤层(lamina)结构。

2017-03-05

NEJM:多管齐下治疗镰状细胞贫血

镰状细胞疾病的典型症状就是镰状细胞危机的反复发作,也叫做血管阻塞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病人红细胞形状改变,凝结在一起堵塞小血管,导致疼痛和器官损伤。在新一期《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编辑文章中,波士顿大学医学院(BUSM)的研究人员强调为了防止这些有害的状况,应该多管齐下联合多种药物一起治疗镰状细胞疾病。

2017-02-04

J immunol: 树突细胞分泌IL-27的新调节机制

IL-27是一类IL-12家族的细胞因子,它的两个亚基EBI3与p28能够形成异源二聚体,并通过IL-27R激活下游信号。髓系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在受到特定刺激后能够导致TLR、CD40以及IFN 等受体的激活,并最终引发IL-27的分泌。此前也有研究表明DC是IL-27的主要分泌来源。

2017-01-11

中科院安全所:癌症精准放射治疗领域再添利器

12月2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FDS团队自主研发的“调强精准放射治疗计划系统”顺利通过国家食药监局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系统的功能、安全性和性能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实现了肿瘤病灶

2016-12-27

Cell Dis:线粒体与内基因交流 借助表观遗传途径促进肿瘤进展

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经常在癌症,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脏疾病中发生异常。线粒体发生的变化是否与癌症扩散存在真正联系一直存在争议。

2016-12-26

张启发组PNAS发表“化石”级研究揭示水稻光敏雄性不育作用机理

BioArt按:2012年张启发院士团队在PNAS发表文章率先破解了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奥秘,这一重要成果的背后是该团队25年不懈的坚持。而今天刚刚在线发表的这篇PNAS文章被张院士称为“化石”级的研究,前后研究时间差不多

2016-12-15

JCB:细胞内钙信号可改变T细胞应答有助开发免疫抑制疗法

组成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可以区分“自己”和“非己”的蛋白分子。比如,如果我们暴露于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而这些病原体表面带有外来分子,机体就会做出免疫应答。相比之下,免疫细胞会对机体自身的分子产生耐受。

2016-12-05

Head Neck:检测细针穿刺样品中的HPV16可用于诊断HPV阳性口咽鳞细胞癌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检测来自颈部肿块的细针穿刺样品中的HPV16 DNA是诊断HPV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的一种可靠的标志物。

2016-12-07

阿斯利康PD-L1单抗durvalumab将继续开展颈部鳞上皮细胞癌III期临床试验

FDA决定解除对阿斯利康PD-L1单抗durvalumab的研发禁令,使其能够继续为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3期临床试验招募患者。

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