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类黄酮合成途径的转录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
淫羊藿,作为我国传统中草药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的功效。研究表明淫羊藿药用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类黄酮化合物,特别是C8-异戊烯黄酮醇苷类化合物,例如淫羊藿苷、淫羊藿素、朝藿定C等。另外,淫羊藿属植物因其具有奇特的花型、丰富多彩的花色及叶色又可当做观赏植物种植。作为主要活性成分的黄酮醇和负责花色多样性的花青素均属于类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类黄酮糖基化分子机制
科学网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庞永珍研究组以类黄酮含量丰富的茶叶和百脉根为研究对象,对类黄酮未知生物合成机理,特别是类黄酮糖基化的分子机制展开研究。揭示了特异的糖基转移酶(UGT)
类黄酮类药物可减少患感冒和咳嗽的几率
2015年5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奥克兰大学的研究显示食用黄酮类化合物如绿茶、苹果、蓝莓、可可、红酒和洋葱,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感冒和咳嗽的风险。本周(5月15日,星期五)在珀斯举办的澳大利亚全国营养师协会研究会
Eur J Pharmacol: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Bavachinin可作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剂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有两个亚基,在缺氧情况下,HIF-1α会过度表达,HIF-1α转录活性的增加与肿瘤进展、血管生成、转移和侵袭密切相关。 近日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杂志上的一则研究证实天然化合物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 Bavachinin在体外和体内有较强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一种调控植物类黄酮合成的基因及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3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百人计划”入选者、比较功能基因组学学科组学科带头人王瑛研究员和黄文俊、孙伟、吕海燕助理研究员共同发明的“一种调控植物类黄酮合成的基因及应用”(ZL201310062733.3)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BMC Gastroenterology: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阻断结肠癌细胞中的细胞信号通路
2012年1月22日,据《每日科学》报道,木犀草素,一种常见于水果和蔬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实验室条件下,这种化合物被证明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癌特性,但来自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不那么确定。发表于BMC 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木犀草素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中对于癌症生长非常重要的细胞信号通路(IGF和PI3K)。 结肠癌是西方国家第二大常见癌症相关死亡的原因。
JNCI:含异黄酮食物或能防止子宫内膜癌发生
大豆以及其他豆类中植物来源的化学物质具有广泛营养学价值,如大豆异黄酮是具有健康保护和治疗学意义的非固醇类物质。由于它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故称之为植物雌激素。 随着近年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大豆以及大豆中某些化学物质对多种疾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相关研究的兴趣也日渐增加。
Cancer Prev Res:大豆异黄酮对乳腺癌Ki-67水平无影响
我们所吃的某些食物中或许有还未发现的具有抗癌作用的化合物。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主要成分,近年来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抗雌激素活性,发挥抗肿瘤作用。 但最新,发表在由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出版的杂志Cancer Prev Re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证实:大豆中主要黄酮类物质--大豆异黄酮并不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PLoS One:黄酮类物质抑制前列腺癌生长和转移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通常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起着重要的作用。
Mol Cancer:异黄酮代谢产物抑制血管生成
一直以来某些植物化学物质包括多酚类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具有抗癌功效。近日,一新研究证实这些化合物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其保护作用。新研究中发现一种植物化学物质具有潜在的抗血管生成活性,这不仅对了解这些化合物预防肿瘤的作用机制,同时也为开发新的肿瘤治疗试剂铺平了道路。 在试图找出能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植物化学物质的道路上,研究人员筛选出了一套迄今未经研究过的植物雌激素的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