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Death and Disease:研究揭示染色质松散因子“开锁-微信”模式

 10月12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课题组以Gadd45a opens up the promoters regions of miR-295 facilitating pluripotency induction为题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上。研究人员发现在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过程中,异染色质松散因子Gadd45a特

2017-10-19

PNAS:研究发现新蛋白复合体控制染色质化介导的RNA加工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组和段成国研究组,以A protein complex regulates RNA processing of intronic heterochromatin-containing genes in Arabidopsis为题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PNAS上。研究利用生物化学手段鉴定到一个染色质调控因子ASI1的互作蛋白-AIPP1

2017-10-17

Science:华人团队解决种器官移植难题

 今日,《科学》杂志在线刊登了一项重量级的研究。来自浙江大学、云南农业大学、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哈佛大学以及其他科研机构与公司的团队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一举解决了将猪器官移植到人体内的关键难题。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是2017全球青年领袖,80后科学家杨璐菡博士。器官移植手术影响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以美国为例,此时此刻,正在排队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人数高达12万。然而,每年

2017-08-11

种移植有望成为现实!利用CRISPR/Cas9首次培育出不含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猪

2017年8月14日/生物谷BIOON/---作为一家专注于将异种移植转化为一种拯救生命的医疗手段的生物技术公司,eGenesis公司宣布该公司的科学家们和他们的合作者们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证实利用CRISPR/Cas9让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PERV)失活可阻止跨物种病毒传播,从而使得他们在成功地培育首批不含PERV的猪方面取得突破。这

2017-08-14

根际土壤线虫-解磷微生物网络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取得进展

 资源竞争和生物间捕食作用是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演变的关键驱动力。已有的研究较多地揭示了土壤微生物之间的资源竞争和生态位分化,但对生物捕食影响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仍缺乏研究,尤其缺乏在野外开放环境下的长期试验研究。线虫是土壤中最丰富的无脊椎动物之一,线虫捕食作用影响了微生物的数量和功能。在农田土壤中,不同培肥措施影响了土壤结构和孔隙、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水分和酸碱度的变

2017-07-05

线虫蛋白可用于杀灭害虫

作为微小蠕虫的线虫,在动物王国中经常落入被忽略的角落。尽管线虫当中很多是寄生的,意味着它们生活在其他生物有机体里,但也有助于控制人体疾病、杀死破坏农作物的昆虫。线虫的这些“良好品质”吸引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校区助理教授Adler Dillman的关注。近日他和几位合作者在《PLOS 病原体》上发表了论文,称线虫分泌致命蛋白质混合物,来杀死许多破坏农作物的昆虫。这一研究成果推翻了长期持有的观点:

2017-05-24

Science:揭示出线虫中编码毒素及其解毒剂的自私基因

图片来自UCLA/Kruglyak lab。2017年5月1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常见的秀丽隐杆线虫虫株具有一对基因:其中的一个编码一种毒素,而另一个编码它的解毒剂。这项新的研究也揭示出如果具有这两个基因的线虫与不具有这两个基因的野生线虫虫株杂交,那么它们的没有遗传这种解毒剂编码基因的后代不能够保护它们自己免受这种毒素(由母本线

2017-05-13

线虫的作用机制被揭开

肉眼不可见的胞囊线虫对农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威胁,可导致全球作物每年损失达数十亿美元。美国密苏里大学科研人员领衔的一个植物科学团队最近发现了一种机制,胞囊线虫利用该机制入侵大豆植株并从中吸走维持生命的营养

2017-02-22

猪是如何成为种器官移植的最佳选择对象的?

如何能够开拓更多的安全供体来源?异种器官移植成为重要的新课题。

2016-09-28

潘沧桑——厦门大学——植物线虫及其生物防治

植物线虫及其生物防治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