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成像团队关于注意行为中基于振荡的时间组织取得突破
2014年4月3日,《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脑成像团队罗欢研究员和周可研究员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
PLoS ONE:个体大的传粉榕小蜂需谨慎选择雌花期榕果时间
雌花开放期的榕果将释放专一的化学气味吸引其传粉榕小蜂,到达的传粉榕小蜂需通过榕果顶部层层叠叠的苞片通道,才能进入果腔接触到雌花。雌花的开放状态影响着苞片通道的松紧程度,而苞片通道的松紧变化对传粉榕小蜂个体大小起筛选、过滤作用,进而可调节榕–蜂互惠稳定。
Nature:预测北极无海冰出现时间的不确定性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实验室刘骥平和宋米荣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减小气候模式预测北极九月无海冰出现时间的不确定性》文章,并被Nature作为研究亮点进行报道。 这项研究对最新获得的30个CMIP5气候和地球系统模式的模拟预测进行了分析,采用了2种不同的方法来减小预测北极九月未来出现无海冰状况时间的不确定性。
8年时间修成正果——Discovery Labs公司Surfaxin终获FDA批准
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Discovery Labs公司药物Surfaxin连续4次被FDA拒绝。现如今,在递交第五次申请后,FDA终于批准Surfaxin用于预防婴幼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欣喜若狂的时刻,"Discovery公司总裁John G. Cooper告诉《纽约时报》记者。"它花费了太多时间,不过,好的产品通常确实需要花一段时间。
Stroke:糖尿病患病时间与中风风险正相关
3月1日出版的美国《中风》杂志网络版上报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越长,在随后岁月里患中风的风险越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对3298名平均年龄在69岁且从未患过中风的人进行了跟踪研究。在研究开始时,约22%的研究对象患有Ⅱ型糖尿病。经过平均9年的跟踪期后,又有10%的人患糖尿病。
Nat Commun:台湾学者发现脂质可调控开花时间
台湾中央研究院微生物学研究所中村友辉助研究员实验团队日前发现,植物内的一种磷脂质会随著昼夜光照变动之调节,与开花素交互作用,进而促成植物开花。这项以脂质来调控植物开花时节之创新发现,期待未来或许能够提供农业创新技术新思考方向。
eLife:揭示细胞测量自身表面积用以确定分裂时间的分子机制
来自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植物进行数学运算的机制,研究者在文章中阐明了植物细胞如何进行自身尺寸的测量,细胞的尺寸对于其决定何时分裂非常关键。
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不损伤轴突的最佳压迫时间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较为可靠的新方法,但其止痛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操作的各种参数如压迫时间、压力、球囊形状等目前仍无统一标准。尤其是球囊压迫时间与术后感觉方面并发症和术后疼痛复发问题,国际上一直处于争论之中。
PNAS:青少年在校时间越长智商越高
近日,PNAS发表了挪威的一项研究成果,研究显示,青少年在校时间越长智商越高。在教室多呆一年,你的智商能提高将近4个百分点。 论文作者表示,额外的学校教育对早期青少年的IQ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他们还不能确定这是适用于所有的孩子,还是只适用于这些参与调查的孩子。
PNAS:麻醉会削弱蜜蜂的时间感并导致“飞行时差”
4月16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德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General anesthesia alters time perception by phase shifting the circadian clock,”,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麻醉如何削弱蜜蜂的时间感并导致其产生“飞行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