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HIF机制临床应用首个突破:肾性贫血治疗明显改善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各种肾脏病致肾功能下降时,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及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此外,当患者机体造血原料缺乏时,也会导致贫血的发生。肾性贫血会加速慢性肾病的进展,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肾性贫血的治疗主要基于铁剂补充,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以及输血,然

2019-08-23

液滴微流体:从概念验证到实际应用

2019年8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液滴微流体技术构成了一个多样化的实用工具集,使化学和生物实验能够在高速和高效率的情况下完成。事实上,近年来,基于液滴的微流控工具在材料合成、单细胞分析、RNA测序、小分子筛选、体外诊断和组织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h)的Andrew J. deMello课题组曾于2011年在《Chemical

2019-08-16

使用应用程序真能安全避孕吗?

2019年8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关于生育意识的应用程序(fertility awareness apps)如今作为一种新的避孕方式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事实上,尽管这项技术比较新潮,但长期以来,女性一直在通过预测月经周期中的排卵期来防止怀孕,但随着“女性科技”(femtech)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寻求放弃激素避孕的新方法,而且人们对这一行业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图片来源:

2019-08-13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机体/器官芯片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2019年8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器官芯片,作为一种基于微加工技术的的微流体器件,近年来在体外器官模型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由于它可能在物理和化学方面采用微流体装置技术模拟体外环境,因此维持可以通器官芯片来维持细胞功能和形态,并复制器官间的相互作用。来自日本东海大学(Tokai University)和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综述文

2019-08-16

另辟蹊径,品生医学将质谱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从2002年第一次接触质谱技术算起,成晓亮博士已经在这个行业浮沉了17年。从一个矢志走向这项技术最前沿的热血青年,到如今成熟的临床质谱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他见证也参与中国临床质谱从无到有的历史,并决定继续做质谱临床应用蓝海的弄潮儿。记者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见到成晓亮博士。红色立领T恤搭配浅色牛仔裤的他,一直活力满满地穿梭于与会的人群之中。以应用切入市场,提供试剂产品

2019-08-13

临床质谱技术在中国:巨大的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质谱是一种测量离子质荷比(质量-电荷比)的分析方法,最早由英国著名物理学家J. J. Thompson于1906年发明。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杆特殊的天平,称量的是离子的质量。在这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质谱技术不断进步发展,具有快速、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点。从80 年代开始,质谱发展成工业产品,最早应用于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科研和制药业。目前国内质谱技术的发展现况如何

2019-08-06

我国科学家开发可应用于大幅清除蚊媒种群突破性新技术

 2019年7月18日,来自中山大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奚志勇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上以长文形式线上发表了题为Incompatible and sterile insect techniques combined eliminate mosquitoes的文章,通过现场试验证明了IIT-SIT相结合对蚊媒种群进行区域性控制的可行性。在本次研究中,奚志勇团队通过人工转染建立了

2019-08-09

微流体芯片在用于癌症液体活检的胞外囊泡分离和分析中的应用

2019年8月9日讯/生物谷BIOON/---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正在成为癌症液体活检中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从细胞培养基或生物液体中分离出高纯度和高质量的EV仍然是一项技术挑战。在过去十年中,人们已开发出基于微流体的EV操纵技术。迄今为止开发出的基于微流体的EV分离技术能够分为两类:表面生物标志物依赖性的方法和尺寸依赖性的方法。微流体技术允许在单个芯片上集

2019-08-09

专注液滴微流控技术,万乘基因致力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测序的应用普及

 2001年2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公布了人类23对染色体DNA大规模测序的精确图谱。这是人类首次从分子视角探索生命的奥秘,而这项被称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研究也成为推动精准医学发展的基础性力量。此后一段时期,包括华大基因在内的大批基因检测企业应运而生,他们输出了海量的人体微观数据。然而,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不断深入,基于多细胞测序获得的数据已经不能满足一些复杂疾病诊断

2019-08-06

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项目成果“多模态自然人机交互神经系统疾病辅助诊断工具”入选国家卫健委“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应用落地30最佳案例”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项目“云端融合的自然交互设备和工具”的支持下,将自然人机交互技术与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断方法结合,研制了“多模态自然人机交互神经系统疾病辅助诊断工具”,成功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预警与辅助诊断当中,在国家健康医疗相关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入选国家卫健委颁发的“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应用落地3

201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