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SBB:新型纳米颗粒或有效治疗机体肠道炎症

最近,刊登于国际杂志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乔治亚州立大学和中国西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颗粒可以有效阻断在炎性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细胞表面分子,这种新型纳米颗粒或可作为炎性肠病(IBD)的一种安全性疗法。

2016-04-12

PNAS:纳米颗粒“药物炸弹”能够提高癌症化疗效果

化疗是癌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很多负面效应,而且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事会对周围健康组织进行破坏。由此,一群国际研究组织开发出了一种更加特异的药物输送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化疗的毒性,这种方法的核心是由纳米颗粒组成的“炸弹簇”。

2016-04-05

PNAS:纳米颗粒报告系统实时检测化疗药物有效性

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基于临床前模型开发出一项新技术,能够在化疗后最短8小时检测出治疗的有效性,该技术还可用于检测免疫治疗的效果。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

2016-04-04

Sci Rep:二氧化碳可以调控新型纳米颗粒的“呼吸”

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在《Scientific Report》发文称,他们开发出了一种绿色纳米囊泡,可以通过使用CO 2/ N 2气体进入该囊泡来完成控制纳米颗粒的自组装。该纳米颗粒在水中的聚合不会产生副产物。他们发现了纳米囊泡的两种形态变化,即“气体呼出”和“气体吸入”。通过二氧化碳的控制,可以刺激纳米颗粒进行不同的变化,从而控制纳米囊泡颗粒包装功能分子、纳米囊泡的运输和释放。

2016-03-31

Science:中国科学家在压力应激障碍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曹鹏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杂志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 A parvalbumin-positive excitatory visual pathway to trigger fear responses in mice",报道了他们在压力应激障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2016-03-23

Nature:黑色素瘤细胞能有效抵御活性氧化应激压力

活性氧和抗氧化分子在促进或抑制肿瘤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一直存在争议。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德州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认为,黑色素瘤细胞如果能够细胞应激压力,即能够解决活性氧化物的问题,那么这些细胞就能高效地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移动,并导致癌症的扩散。作者们还表明,抑制这些小鼠中处理活性氧化物的代谢途径,可以有效地减弱了黑色素瘤细胞的转移。

2016-03-23

谏《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万勿重蹈“放而不开”

有关中药配方颗粒这个试点放不放开之说,老生常谈。无非是,1992年江苏天江药业率先以试点单位进入中药配方颗粒领域,此后陆续有五家企业进入该领域,至今试点15年。在15年当中,中药配方颗粒成为医药行业名副其实的

2016-03-21

Nat Mat:开发出释放强烈紫外光的纳米颗粒 助力医学生物成像技术发展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aterial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稀土元素纳米结晶体,其可以将能量聚集在原子中产生强烈的紫外发光现象,利用这种纳米颗粒标记的生物分子或许帮助研究者开发一种新型技术,用于实时监测细胞的运动和信号。

2016-03-23

Nat Biotechnol:注射用纳米颗粒有望引发转移性肿瘤治疗变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出首个成功地消除小鼠体内肺转移瘤的药物,从而可能引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治疗变革。

2016-03-17

与肿瘤囊泡联合——溶瘤病毒颗粒输送路径再添高效渠道

3月初,全球知名学术杂志《Biomaterial》上,一篇《Delivery of oncolytic adenovirus into the nucleus of tumorigenic cells by tumor microparticles for virotherapy》被刊登,该文章内容指出,肿瘤囊泡作为一种

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