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发现风险对跨期选择影响存在文化差异
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choice)是指对发生在未来不同时间点上的结果做出权衡的决策过程。比如,你愿意一个月后得到200元还是半年后得到300元?由于真实世界中的大部分跨期选择情景都处于某种风险之中,以往研究人员考察了风险对跨期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无风险条件,人们在风险条件下更不愿意为未来更大的奖励而等待,也就是有更高的时间折扣率。
差异化发展为药机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当前,整个药机行业面临十分激烈的竞争,药机企业已经开始慢慢适应行业态势,并积极求变,逐渐在困境中摸索出一套逆境突围的办法。走差异化路线是行业突破重围的最佳出路之一。
P Roy Soc B:人类的脚与祖先差异不大
从树上到陆地,在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的改变是否让人类的脚迥异于自己的祖先?一项最新研究给出否定答案,认为这一差异远没有之前认为的那么大。
J Med Genet:汉族和日本人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
6月4日,《医学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研究组的研究成果“Identification of well-differentiated gene expressions between Han Chinese and Japanese using genome-wide microarray data analysis”。
Nat Immunol:科学家发现机体抵御病毒和细菌感染机制的差异
来自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人类机体面对病毒和细菌入侵时免疫系统反应机制的关键差异,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Immunology上。
男女睡眠有差异 研究表明夜猫子多是男人
近日,美国睡眠医学学会年会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男女拥有不同的睡眠方式,这种差异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解答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如女性为何比男性更长寿等。 女人比男人睡得多。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病学及临床医学教授丹尼尔-比斯说,就平均睡眠时间来说,女性更长,所以她们看起来更健康。但女性也更倾向于对自己的睡眠不满,抱怨难以入睡且睡不够。相比之下,男性夜晚醒来的次数更多,这可能是因为男性打鼾的比例较高。
:两种猴基因组分析揭示遗传差异重要性
2011年10月17日,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大基因和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SCCIP)等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完成的食蟹猴及中国恒河猴基因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上在线发表。
Nature:基因表达和物种差异
基因组分析能够揭示有可能决定着物种间差别的蛋白编码变化,但物种之间基因型差别中很多都是影响基因表达的调控性突变所造成的结果。Brawand等人利用高吞吐量RNA测序方法来研究来自所有主要哺乳动物分支的10个物种的六大器官(皮层、小脑、心脏、肾脏、肝脏和睾丸)中哺乳动物转录组的演化动态。
PNAS:野生狒狒免疫功能中的与社会等级有关的差异
5月21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饿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ocial status predicts wound healing in wild baboons,”,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野生狒狒免疫功能中的与社会等级有关的差异。 这项研究发现高等级的雄性狒狒比其他雄性狒狒在受伤或生病后恢复得更快。社会地位可能强有力地影响人和动物的免疫功能和健康,但是其机制尚不明确。
Nature:群体差异是如何维持的
如果说自然选择既是普遍的又是无情的,那么群体中的差异又是如何维持的呢? 演化生物学中这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由Kimberly Hughes及同事在对虹鳉(孔雀鱼)所做的一项研究中得到了回答。 虹鳉是一个特别有用的模型系统,因为雄性虹鳉的颜色是已知遗传变异性最大的生物性状之一。以前的研究表明,在一个由颜色鲜艳的虹鳉组成的种群中,出乎意料的是,具有罕见颜色图案的雄性往往比较兴旺。 Hug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