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D——就业的敲门砖?
长期以来在美国和中国都存在着这样一种悖论,来自工程、科技、技术以及数学等领域的PhD获得者花费成年累月的时间处理大量的数据,但是当他们通过无数个日日夜夜获得了一纸PhD证书后却惊讶的发现这对他们的工作生涯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深度:被“歧视”的博士生就业
眼下,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季即将结束,我国高校培养出的本土博士求职形势越来越严峻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有在本土培养出一流的博士才能称得上真正成功的教育,而本土博士艰难的就业现状势必将影响到我国一流本科生
75所高校发布2014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月10日,前来应聘的大学生有序进入上海国际展览中心招聘会现场。当日,上海市201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首场招聘会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参加此次招聘会的用人单位共528家,提供岗位1万余个,吸引众多高校生进场应聘
阻碍毕业生就业的心理
据中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的一项心理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900名受访者中,五成人认为大学毕业生谋职时眼高手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理事林永和说,目前,这种不良的求职心态很普遍,可能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毕业生跳槽七成原因是眼高手低 “他们眼高手低的表现大致分为三类,即看不上小事,不愿尽心干;老想干大事,但又没经验;这山望着那山高,老想挑或跳到更好的地方。
可再生能源或将促进英国就业和经济增长
日前,英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分析称,目前英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约可提供11万个就业岗位,到2020年该数字将达到40万。 可再生能源协会和Innovas咨询公司称,可再生能源行业每年向英国经济发展贡献约125亿英镑。而欧盟委员会近期预计,到2020年,低碳电力和能效项目每年将为欧盟带来约500万个就业机会。
部分研究生就业心理有“槛”
复旦专家昨天发布调研报告显示,自卑、焦虑、从众成部分研究生就业“心理门槛”。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曹高举历时两年,与120余名遭遇求职困境的研究生面谈后,完成调研报告《研究生的不良择业心理及其调适》。报告发现,不少学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能客观分析和评价自己,一遇挫折就信心尽失,变成“鸵鸟”消极逃避。有的研究生过度担心,担心选择单位失误造成千古恨。
山西部分高校被指就业率注水 超市成签约单位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就业形势严峻。然而,山西一些高校传来的消息却截然相反,一串串数字把就业率撑得虚胖。 便利店竟成大学生的集中就业单位 进入7月,高校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新一轮招生工作。山西一些高校在这时宣称,上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甚至90%,飙红的数据让众多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欷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