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ONE:大麻样化合物抑制HIV

据期刊PLoS ONE上发表的文章报道,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大麻样化合物可触发人免疫细胞受体,能直接抑制艾滋病(AIDS)晚期阶段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医用大麻常用来止痛、缓解消瘦和厌食及晚期艾滋病的副反应。本研究首次揭示免疫细胞的大麻受体(即大麻素受体CB1和CB2)能影响病毒传播。了解该受体对病毒的作用有助于开发减缓AIDS进程的新药物。

2012-11-18

PNAS:天然海藻化合物有望治疗中风

2012年11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证实海藻产生的一种化合物短裸甲藻毒素-2能刺激培养的小鼠神经元神经细胞的生长,增强可塑性。本研究提出一个潜在的新的药物治疗中风或其他脑外伤,恢复脑功能。 每年,在美国有超过795,000人患中风。中风是一种导致患者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

2012-11-26

Nature:一种关键酶将薄荷来源的化合物转化成抗癌药物

2012年11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酶能使得来源于薄荷中的一种化学物质成为一种抗癌药物长春花碱。这一发现开启了制造廉价和有效化学药物的道路。相关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22日Nature杂志上。 东英吉利大学Sarah O'Connor博士说:数千种化学品均来自环烯醚萜合酶的酶。

2012-11-22

PLoS One:日研究发现一种化合物能促进角膜神经再生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冈野荣之率领的研究小组最新发现,一种化合物能促进被切断的角膜感觉神经再生。 角膜有丰富的感觉神经,但在近视矫正、角膜移植等手术中,感觉神经可能被切断,感染也可能破坏神经,损害患者的视力。通常感觉神经再生需要数个月至一两年左右时间,促进神经再生则能改善症状。 研究小组注意到,一种称为“臂板蛋白3A”(sema3A)的蛋白质会遏制神经生长。

2012-11-18

JCO:新化合物有望诱导癌细胞自杀

2012年9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p53基因阻断癌细胞生长和触发程序性细胞死亡或者说凋亡,因而在阻止癌症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然而,如果p53发生突变而存在缺陷,那么癌细胞就能够逃避凋亡和更能抵抗治疗。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和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如今在利用一种新化合物进行首次测试后发现,这种化合物能够恢复缺陷性p53的功能和激活癌细胞凋亡。

2012-09-19

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发布八种新型抗癌化合物的数据

– 数据将展示可能是同类别中首个品种或最佳品种的化合物– 都柏林--(美国商业资讯)--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Taiho Pharmaceutical Co., Ltd.,总部:东京,总裁:小林将之)是首个口服给药的氟尿嘧啶(FU)化疗药(TS-1/S-1)的开发者,该公司正在呈报八种新型肿瘤科化合物的早期数据,包括可能是同类别中首个品种的药物。

2012-11-12

药明康德一研究员因盗卖默沙东医用化合物被定罪

据一份法院文件显示,受雇于中国一家主要制药研究公司的一名中国籍科学家因窃取并出售默沙东公司(Merck & Co.)注册了专利的医用化合物而被判有罪。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5月16日判决书的复印件显示,默沙东公司的两种化合物在中国进行测试期间,无锡药明康德(开曼)有限公司(WuXi Pharmatech (Cayman)...

2012-06-06

Blood:斑马鱼模型研究发现一种抗白血病新化合物

2012年4月9日,发表在Blood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新的毒性小的抗白血病化合物能成功治疗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斑马鱼,研究结果证实该化合物有可能成为一种针对人白血病的新药物。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白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导致正常未成熟T细胞发展成白血病细胞。白血病细胞能迅速进入血液和身体的其他部位,诱发一些危及生命的症状包括出血过多和频繁的感染症状。

2012-11-18

Nature:获得聚酮化合物的一个新路径

聚酮化合物激酶(PKSs)是模块化酶复合物,能产生聚酮化合物,后者是一大类次级代谢产物,也成为天然产物。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识别和定性了来自endofungal细菌Burkholderia rhizoxinica的一种新的PKS模块,它催化一个丙二酰单元向一个不饱和“硫酯”上的插烯加成, 在生长中的聚酮化合物链上产生一个分支。

2013-10-08

Angew Chem Int Edit:研究人员开发新化合物成功阻止艾滋病病毒的复制

近日,来自西班牙大学和研究中心以及瓦伦西亚大学科学家等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已经成功设计出一种小型合成分子,其能够添加到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并阻断病毒的复制。

201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