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发布八种新型抗癌化合物的数据

– 数据将展示可能是同类别中首个品种或最佳品种的化合物– 都柏林--(美国商业资讯)--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Taiho Pharmaceutical Co., Ltd.,总部:东京,总裁:小林将之)是首个口服给药的氟尿嘧啶(FU)化疗药(TS-1/S-1)的开发者,该公司正在呈报八种新型肿瘤科化合物的早期数据,包括可能是同类别中首个品种的药物。

2012-11-12

Nat Chem Biol:筛选出调节机体代谢过程的活性化合物

2012年12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斑马鱼,当其肝脏产生葡萄糖的时候,其就会由半透明变成绿色,这或许帮助研究者来鉴别调节整个机体代谢的化合物,或许也可以保护肥胖小鼠免于代谢性疾病的困扰。

2012-12-04

J Biol Chem:揭示可保护帕金森患者神经元的新型化合物分子

cognitins包括两个他克林分子,两个他克林分子通过柔性链连接形成cognitins分子。 2012年9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美国艾默利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化合物,其可以提高患者机体中受帕金森病症威胁的大脑神经元存活因子的水平。这种化合物名为bis-3-cognitin,或许可以成为阻碍帕金森疾病进展的新型靶点。

2012-11-18

FASEB Journal:新化合物有望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症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当把一种被称作TFP5的分子注射到患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模式小鼠体内时,它们的症状被逆转,它们的记忆也得到恢复,同时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3年1月那期FASEB Journal期刊上。

2013-01-05

Nat Commun:新型化合物可有效降低帕金森疾病的发病进程

2012年10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化合物家族,其可以有效减缓帕金森疾病的病情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10月23日的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帕金森疾病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是由于大脑多巴胺神经元死亡所引发的疾病,可以使得患者颤栗、僵硬以及行动困难,当前适应症的疗法并不能减缓病情的发展。

2012-11-18

PNAS:天然海藻化合物有望治疗中风

2012年11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证实海藻产生的一种化合物短裸甲藻毒素-2能刺激培养的小鼠神经元神经细胞的生长,增强可塑性。本研究提出一个潜在的新的药物治疗中风或其他脑外伤,恢复脑功能。 每年,在美国有超过795,000人患中风。中风是一种导致患者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

2012-11-26

药明康德一研究员因盗卖默沙东医用化合物被定罪

据一份法院文件显示,受雇于中国一家主要制药研究公司的一名中国籍科学家因窃取并出售默沙东公司(Merck & Co.)注册了专利的医用化合物而被判有罪。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5月16日判决书的复印件显示,默沙东公司的两种化合物在中国进行测试期间,无锡药明康德(开曼)有限公司(WuXi Pharmatech (Cayman)...

2012-06-06

PLoS One:日研究发现一种化合物能促进角膜神经再生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冈野荣之率领的研究小组最新发现,一种化合物能促进被切断的角膜感觉神经再生。 角膜有丰富的感觉神经,但在近视矫正、角膜移植等手术中,感觉神经可能被切断,感染也可能破坏神经,损害患者的视力。通常感觉神经再生需要数个月至一两年左右时间,促进神经再生则能改善症状。 研究小组注意到,一种称为“臂板蛋白3A”(sema3A)的蛋白质会遏制神经生长。

2012-11-18

PLoS:离子通道活性化合物筛选平台

来自上海药物所等处的研究人员采用基于荧光的筛选技术,搭建了离子通道活性化合物筛选平台,并从中发现多个活性化合物,比如KCNQ1激动剂六氯酚(Hexachlorophene),相关研究成果公布在PLOS ONE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是上海药物所利民特聘研究员和高召兵博士,第一作者为研究生郑月明。

2012-12-20

ACIE:化学半合成法发现抗结核新型化合物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世界第二大致死性感染疾病,近年来由于结核感染与艾滋感染的协同作用、全球人员的不断流动、不合格的公共卫生项目、耐药性及感染的持久性等原因,使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的需求更为迫切。

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