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林鸿宣等水稻杂种劣势遗传机理研究上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研究组,于2月21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水稻杂种劣势遗传调控机理研究的重要进展。该研究成功证明了两个遗传座位上的三个基因共同控制水稻种间杂种劣势的发生,为阐明水稻种间生殖隔离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水稻自噬基因研究获新进展
自噬(autophagy)是发生在细胞内的“Self eating”现象,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将胞质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和一些细胞内源性底物(包括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引起的衰老、破损的细胞器)在单位膜包裹的自噬体中大量降解,实现再循环,以维持细胞自身的稳定。这个过程对于细胞成分更新、逆境条件下营养成份的再利用等是至关重要的。
陶氏益农与中国农科院携手推进中国水稻技术研发
陶氏化学公司(纽交所代码:DOW)全资子公司陶氏益农近日与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研发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框架,陶氏益农将与中国农科院商讨技术许可事宜,提供EXZACT™精准技术平台及工具包专利许可
EST:水稻富集甲基汞机理研究获新成果
自中科院地化所冯新斌课题组发现我国西南汞矿区食用稻米是农村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以来,水稻富集甲基汞机理研究成为汞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内容。冯新斌课题组针对水稻富集甲基汞机理这一科研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发现稻田土壤是水稻体内甲基汞的主要来源,水稻对甲基汞的富集是一个吸收-运移-富集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准确评估稻田土壤中甲基汞的生物可利用性成为人体水稻食用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
Plant Cell:储成才等水稻长日照开花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植物开花直接影响着植物能否正常的繁衍后代,并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已有研究表明,开花素通过微管系统到达顶端分生组织,激活其他基因的表达,最终促使植物开花。水稻开花转换时间(即抽穗期)决定了水稻品种在不同区域的适应能力和水稻产量。因此,对水稻抽穗期调控基因的克隆和鉴定对揭示水稻开花调控机理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PLoS ONE:营养所研究人员在微量元素锌代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PLoS ONE在线发表了营养所王福俤研究组的研究论文“Slc39a7/zip7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development and zinc homeostasis in zebrafish”。该研究结果揭示锌转运蛋白Zip7在斑马鱼胚胎发育及维持锌离子稳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PLoS ONE:王福俤等在锌代谢研究方面获新进展
近日,国际期刊PLoS ONE在线发表了营养所王福俤研究组的研究成果,揭示锌转运蛋白Zip7在斑马鱼胚胎发育及维持锌离子稳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必需微量元素锌是机体多种酶的必需组分或激活因子, 参与DNA复制、蛋白合成、细胞分化等,与发育、脑功能、骨骼生长、免疫功能及生殖健康等密切相关,研究已发现锌稳态受SLC39A/Zip和SLC30A/ZnT两个锌转运家族调控。
杨代常: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
上海2014年10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 10月24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4(第四届)生物类似物发展论坛"在上海龙东商务酒店进行第二天的会议。来自武汉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杨代常董事长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发表了题为
Plant Cell:祝宽等水稻减数分裂起始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ant Cell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omatic and Reproductive Cell Development in Rice Anther Is Regulated by a Putative Glutaredoxin,”,文章中,作者在水稻减数分裂起始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有性生殖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