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hods:颠覆寄生虫的入侵机制
研究人员利用新技术依次敲除了相关基因,发现目前公认的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感染机制并不正确,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也同样适用于同一家族中的其他寄生虫(包括疟疾),且目前依据旧机制开发出的治疗药物可能并不成功。 弓形虫是一种主要感染猫的寄生虫,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温血动物也会被感染。
Cyberplasm:仿造寄生鱼的机器人帮助搜索疾病
一个研究小组正在试图创造基于寄生鱼的多细胞微型机器人Cyberplasm,用来测试血液情况,从而能帮助人类诊断出疾病。这个机器人只有1厘米长,用电子神经系统的人工肌肉细胞葡萄糖供电。 Cyberplasm也有视觉感受器,以便它可以看到周围的一切,而这个机器人大量的传感器设计也能感受和应对体内不同的刺激。 现在Cyberplasm还尚未完成,研究人员正在对其各个组成部分的进行检测和工作。
Ann Bot-london:昆明植物所AM真菌和根寄生植物的直接互作关系研究取得进展
寄生植物和丛枝菌根(AM)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两者均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关于这两类生物有过大量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多数情况下仅关注两者之一。 近期研究显示,AM真菌在宿主植物根部定殖的过程和根寄生植物对寄主植物的侵染过程可能具有相似的分子调控途径,两种生物过程有诸多相似之处。此外,逐步增多的研究表明,寄主植物根部的AM真菌定殖水平对寄生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竹节虫揭示了演化的可预测过程
通过将竹节虫从它们最喜欢的植物宿主移植到替代宿主并观察其基因组会发生什么情况,研究人员已经确定,进化的某些方面既能预测也可重复。Víctor Soria-Carrasco及其同事对Timema cristinae竹节虫进行了研究,这种竹节虫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已经演变出了2种生态型——或物种的不同变体。
PRSB:构建寄生虫共感染网络 为开发协同抗感染疗法提供思路
近日来自爱丁堡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策略来帮助理解患者患多种感染的窘境,为揭示多种寄生虫感染人类机体的机制提供了一定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Peer J:扁虫“入侵”或威胁法国蜗牛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日前发表公报称,在法国北部城市卡昂发现了世界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新几内亚扁虫,这种扁虫嗜食蜗牛,作为美食的法国蜗牛可能面临威胁。
转基因抗虫基因存在交叉耐受
尽管转基因技术给一些作物抗虫带来了显著效果,最近科学家发现能有效控制虫害的基因能迅速引起抗毒病虫的滋生,说明农业目前病不能离开传统的例如轮作种植防虫技术。
美国暴发环孢子虫病疫情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7月26日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说,美国多地暴发环孢子虫感染病例,已造成321人患病,至少18人入院治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称,尚不清楚此次疫情暴发原因及病源体来源,正对这一疫情展开调查。 美国疾控中心称,截至当地时间25日,纽约市和艾奥瓦州、得克萨斯州等12个州发现了环孢子虫感染病例,大多数病例的症状出现于6月中旬至7月初,这种疾病不大可能出现人际传播。
Nature:二甲基巯基丙酸由珊瑚虫的生物合成
二甲基巯基丙酸(DMSP)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代谢物,被海洋细菌转化成挥发性气体二甲基硫化物(DMS),后者是大气中硫的一个主要来源,有助于云的形成,从而影响气候。 Jean-Baptiste Raina等人在本文中报告了DMSP由两种常见造礁珊瑚Acropora millepora 和 Acropora tenuis的形成。
欧盟决定自2014年起限制使用杀虫剂氟虫腈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在5月份宣布对三种新烟碱农药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采取限制使用之后,欧盟近日再次宣布限制使用杀虫剂氟虫腈。2个月前,一项由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进行的科学风险评估显示,使用含有氟虫腈的农药处理种子对欧洲蜜蜂种群造成严重危害。 消息人士称,该项针对巴斯夫公司的杀虫剂氟虫腈的限制使用令得到欧盟23个成员国的一致同意,只有西班牙和罗马尼亚投了反对意见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