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mmu:STING调节病毒衣壳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
病毒的外壳与宿主的细胞膜融合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那机体的免疫系统又是如何检测到发生了膜融合呢?最近《自然-免疫》上发表的文章给出了一些线索。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体内实验还是体外实验,当细胞暴露在病毒状粒子或人工合成的脂质体以及一些其它刺激的条件下时,也能够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应答虽然不能触发传统的病原体识别途径,但能导致膜融合。
:脉络膜上腔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后神经节细胞的变化
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眼底疾病如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及黄斑囊样水肿的治疗有较大潜力,但在给药方式和剂量的应用上有很多争议。《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于2012年12月35期出版的一项关于“Suprachoroidal injection of ketorolac tromethamine does not cause retinal damage”的研究显示...
Kerry 将在卓越中心扩建新细胞科学实验室,服务全球生物制药客户
威斯康星州贝洛伊特2012年2月1日电 /美通社亚洲/ -- Kerry Ingredients & Flavours 将在其位于威斯康星州贝洛伊特的客户卓越中心扩建一个新的细胞科学实验室。继其荷兰阿尔梅勒细胞科学实验室大获成功后,这家新的细胞科学实验室将整合最先进的技术和培养基补充剂专长,以在全球范围内与 Kerry 的生物制药客户和技术合作伙伴达成合作。
:新碳纳米管开发技术有望安全地递送药物到癌细胞
碳纳米管应该能够被人们用来安全地渗入人类细胞并递送抗癌药物或者用于基因治疗的事先经过修饰的DNA分子。尽管在这种概念能够转化为医学临床试验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英国巴斯大学Sofia Pascu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证实这些纳米管能够作为一种“运输载体”进入一些有用的治疗性分子不能穿越的细胞外膜。纳米管只有十亿分之一米长,在自然中能够以诸如蜡烛烟灰(candle soot)颗粒之类的形式存在。
管坤良等发表细胞Hippo信号传导调控机制综述
近日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研究院的管坤良教授、赵斌教授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Karen Tumaneng教授联合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The Hippo pathway in organ size control, tissue regeneration and stem cell self-renewal”的综述性文章。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技术与应用
细胞培养是在体外条件下,用培养液维持细胞生长与增殖的技术。近年来细胞培养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细胞工程等领域,发展成一种重要生物技术,并取得显著成就。
Biomaterials:纳米管介导的光热治疗可消灭乳腺癌干细胞
多壁式扶手型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来自美国维克森林大学浸礼会医学中心(Wake Forest University Baptist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再次证实将多壁式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注射进肿瘤中并且通过激光快速照射30秒时间对这些肿瘤加热就能够杀死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