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代谢组学研究加快医学生物标志物的发现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指“一种可客观检测和评价的特性,可作为正常生物学过程、病理过程或治疗干预药理学反应的指示因子”,作为个体化医疗的“关键词”之一,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已经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东北农大道歉 赔偿每位感染布病学生6.1万元
东北农业大学9月5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校27名学生和1名教师因实验感染布鲁氏菌病情况,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冯晓代表学校致歉。 2010年12月期间,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由于相关教师在实验中使用了未经检疫的山羊,导致自2011年3月至5月,学校27名学生和1名教师陆续确诊感染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中国属乙类传染病,人畜共患,有潜伏期,发病后3个月内为急性期。
美媒:中国学生充斥美国研究生院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16日报道题:中国学生充斥美国研究生院。 即将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由于中国经济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正在进入美国研究生院。 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的报告显示,和上一个学年相比,申请今秋入学的中国学生增加了21%,获得入学资格的中国学生增加了23%。入读美国研究生院的中国学生数量已经连续六年呈两位数增长。
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进入ESI国际排名
根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2011年9月1日更新数据显示,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学科(BIOLOGY & BIOCHEMISTRY)进入ESI国际排名,成为继工程学、物理学、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和药理学之后华中科技大学第八个进入ESI排名的学科。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研究团队成果论文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
近日,西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范艳华、裴炎研究团队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IF=9.4)发表了题为"Regulatory cascade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Beauveria bassiana oosporein that limits bacterial growth after h
生物谷专访—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康九红教授
编者按:目前人疾病特异性模型研究的最新态势之一是利用病患自身的病变细胞,通过重编程,构建特异性的疾病iPSCs类器官模型,它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相比二维细胞,可以更好地反映真实的疾病状况,缩短药物研发时间和促进疾病机理研究,同时避免动物试验带来的伦理问题。而且由于使用病患自身的细胞,病理研究和药物筛选更加具有针对性,契合个体化治疗的概念,基础研究、药厂、医生和患者都将从中受益。
拜耳志愿者携手喀拉亚尕奇乡中心小学生开展温暖包发放回访活动
-心系新疆伊犁,传递温暖力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17年1月12日电 /美通社/ --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改善新疆伊犁凝冻地区儿童和孤儿的生活困境,拜耳中国志愿者团队前往新疆维吾尔
JACS: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课题组发表微小核糖核酸化学生物学研究进展
近日,国际期刊《J. Am. Chem. Soc》杂志上在线发表了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辰宇教授研究组的一篇研究论文,论文报道了在微小核糖核酸化学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进展。研究在通过实验方法鉴定micrornA靶基因方面实现了
4名中国学生获“全球最难申请奖学金” 每年5万英镑赴牛津深造
今年是全球著名的罗德奖学金进入中国的第二年。在11月25—28日罗德奖学金终选周末中,4名中国籍学生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奖学金,成为2016年度中国罗德学者。他们分别是来自清华大学的陈昱璇、牛津大学的黄钦、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