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ediatrics:下午接种疫苗利于婴儿睡眠

11月28日,《儿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预防性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确会轻微增加婴儿接种后睡眠时间但并不显著,解热药可能通过抑制机体自然免疫应答而实际上发挥对抗睡眠、甚至降低免疫应答水平的作用。

2012-11-18

研究发现在女孩中接种2次HPV疫苗所产生的抗感染水平可能与接种3次疫苗的年轻妇女相似

据5月1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鉴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的接种次数及其成本是其在全球范围内施行的障碍,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接受2次HPV疫苗接种的女孩对HPV-16和HPV-18的免疫反应并不次于(不差于)那些接受3次疫苗接种的年轻妇女的免疫反应;这一期的《美国医学会杂志》是有关儿童健康的专刊。

2013-05-02

基因疗法与接种疫苗结合 鼻腔注射有望打败流感

最近,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替代性方案,作为当流感病毒浮出水面时,可以采取的一个更快的策略:该方案只须将带有保护性抗体的基因注射到人们的鼻子里。研究显示,这个方法——借助于基因疗法和接种疫苗的双重理念,但又有其独特性——可以保护小鼠免受一系列流感病毒的感染。 James Wilson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位居领导地位的基因疗法研究员,他将这个想法归功于2010年4月他与比尔·盖茨的一次会谈。

2013-06-06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怀孕期间母亲吸烟增加学龄前儿童患上喘息和哮喘的风险

2012年8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一项新研究,在怀孕期间,母亲吸烟与学龄前儿童患上喘息和哮喘相关联,即便是对接触怀孕前期母亲吸烟但在怀孕后期或出生后没有吸烟的儿童而言,也是如此。

2012-11-18

Immunity:最近发现的小鼠免疫细胞有助改善疫苗接种

2012年10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研究人员发现小鼠免疫细胞的一个子集可以用来开发更好的疫苗接种策略。有关小鼠动物研究为我们全面了解人类疾病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然而,这种动物模型是不是没有它的局限性,科学家们正在不断研究小鼠和人类生物学方面的不同。 树突状细胞(DC)是免疫系统的前线,能捕捉病原体的抗原,使得一类免疫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病原体。

2012-11-18

JAMA:在怀孕期间服用抗抑郁药物与死产、婴儿死亡风险的增加无关

据发表在1月2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一项包括了近3万名北欧国家妇女的研究显示——这些妇女在妊娠期间曾经按照处方获得过一种选择性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在考虑了包括母亲有精神疾病在内的众多因素之后,研究人员表示,妇女在妊娠期间服用这些药物与死产、新生儿死亡或新生儿期之后的死亡风险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关系。

2013-01-04

欧洲ECDC支持所有女性接种HPV疫苗

2012年9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 --有关HPV疫苗接种的一项新的欧洲指令,为默沙东(Merck & Co)及葛兰素史克(GSK)带来了好消息,及一些坏消息。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称,所有的女性都应该接种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同时建议欧盟各国政府推动疫苗的接种。但ECDC称,男性接种疫苗“不大可能符合成本效益”。

2012-09-06

GAVI将辉瑞Prevenar 13纳入坦桑尼亚儿童免疫接种扩大计划

2012年12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 Alliance)今天宣布,已将辉瑞(Pfizer)的肺炎球菌共轭疫苗—沛儿13(Prevenar 13)纳入坦桑尼亚儿童免疫接种扩大计划。肺炎球菌病是导致全球年龄小于5岁儿童疫苗可预防性死亡(vaccine-preventable deaths)的首要原因。

2012-12-06

Biol Repro:三种类型的胎儿细胞可以在怀孕期间迁移到母亲的器官中

一位怀孕女性的血流不仅含有她自己的细胞,也含有她的孩子的少量细胞,而且在婴儿出生之后很久,其中一些细胞仍然存在于她的内脏器官中。理解这些细胞的起源和身份对于理解它们对母亲的长期健康的潜在影响具有关键作用。例如,在母亲的肿瘤部位发现了胎儿细胞,但是尚不清楚这些细胞正在帮助摧毁这个肿瘤或者让它的生长加速。

2012-11-18

Nature:阿尔茨海默氏症有望接种疫苗预防

日本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向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实验鼠血管中注射一种基因物质,成功使得负责分解β淀粉样蛋白的基因在脑内发挥作用,实验鼠的病症得到明显改善。这使得将来有可能以接种疫苗的形式来预防这种常见疾病。 一种名为脑啡肽酶的分解酶发挥着防止β淀粉样蛋白蓄积的功能,β淀粉样蛋白的蓄积被认为是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原因。但随着年龄增长,一些人负责生成脑啡肽酶的基因功能出现衰退,从而导致发病。

201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