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研究揭示植物天然免疫分子机制
201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柴继杰教授研究组、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周俭民研究员研究组和英国诺维奇科技园圣斯伯利实验室(Sainsbury Lab,Norwich Research Park)的Cyril Zipfel教授研究组合作在《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细菌模式分子鞭毛蛋白活化拟南芥模式识别受体FLS2及共受体BAK1复合物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
Science:植物免疫受体激活机理研究获进展
植物同人类一样具有识别病原微生物并激发免疫反应的能力。认识其中的关键机理对改良农作物抗病、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的周俭民实验室通过与清华大学的柴继杰实验室和英国Sainsbury Laboratory的Cyril Zipfel实验室密切合作,揭示了植物的重要免疫受体FLS2识别细菌运动所必需的鞭毛蛋白的机理。
中科院研究鱼类抗病毒天然免疫获进展
中科院研究鱼类抗病毒天然免疫获进展
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是一类新发现的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RNA,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IG-I样受体包括3个成员, 即视黄酸诱导基因I (RIG-I)、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 (MDA5)以及LGP2。
J Med Chem:天然抗菌肽的选择性免疫激活功能和败血症预防效应
cathelicidin肽选择性地激活体内天然免疫响应,在不引起大量有害炎症因子(如TNF-α, IL-1β等)激活的同时,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选择性地刺激炎症抑制细胞因子以及免疫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和释放,对于全身性和致死性败血症具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进化出抗菌肽耐药性的细菌可能也破坏人天然免疫系统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美国疾病防控中心/Janice Haney。 对抗耐抗生素细菌的斗争似乎每天都在扩大。一项研究旨在开发出一类新的抗菌疗法---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该疗法基于表现出杀菌和免疫调节活性的小分子。
Immunity:天然肠道微生物菌群可增强机体免疫力
来自天然肠道细菌的信号对于机体免疫效应对抗病毒和细菌来说非常有效,这项研究成果由弗莱堡大学的研究者完成,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Immunity上。 数以万亿计的细菌生存在健康人群以及其它动物的肠道中,这种天然的肠道细菌对于维持机体消化和维生素代谢以及对于宿主的健康功不可没。
Nat Commun:陈大华等揭示果蝇天然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天然免疫存在于所有的多细胞生物中,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天然免疫反应涉及到多基因多层次的转录、翻译和翻译后调控的复杂过程。果蝇在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时,其会通过激活天然免疫信号途径分泌许多抗菌肽分子,这些分子分泌到血淋巴细胞后能杀死入侵的病原微生物。Toll信号通路是目前了解最多的果蝇抗菌肽产生的一条信号通路,但其具体分子调节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武汉病毒所天然免疫通路调控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陈新文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天然免疫通路调控中取得进展,发现了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中的重要信号分子MITA的首个剪接变体MRP,相关的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际免疫学期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