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Genet:食用加工肉类会增加特定人群患大肠癌风险

2014年4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发表在PLOS Genetics杂志上的一则研究证实:对于携带遗传变异rs4143094的人,食用加工肉类似乎显著增加大肠癌的风险。超过18,000名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地区的人参与这项大规模的全基因组分析研究,分析基因变异和饮食模式可能有助于揭示大肠癌更多的危险因素。

2014-04-21

eLife:科学家“哄骗”大肠杆菌对辐射损伤产生耐受性

近日,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成功将大肠杆菌诱导使其对辐射损伤产生耐受,该项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eLife上

2014-03-19

生物塑料新技术 大肠杆菌变身聚酰胺薄膜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等研究人员利用大肠杆菌,通过转基因操作和光反应等方法,制造出400摄氏度左右高温下也不会变形的生物塑料。

2014-02-25

大肠杆菌“造”出最耐热生物塑料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利用大肠杆菌,通过转基因操作和光反应等方法,制作出400摄氏度左右高温下也不会变性的生物塑料,是当前同类塑料中最耐热的。

2014-02-18

Nat Chem Bio:新工程技术使大肠杆菌更高效生产糖蛋白类药物

给大肠杆菌中引入五种特殊的酶类可以给原核生物很多蛋白质提供靶点修饰酶 长久以来,大肠杆菌是餐厅、杂货铺以及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的一剂毒药,但是今日,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指出,大肠杆菌也是人类的朋友,研究者用大肠杆菌制造出了糖修饰化蛋白质(糖改性蛋白质,sugar-modified proteins),这样使用糖改性蛋白质可以更快速、便宜地制造药物制剂。

2012-11-18

mBio:利用肠道中微生物预测大肠癌风险

2013年11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根据mBio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证实:将结肠癌小鼠肠道内的细菌转移到无菌小鼠体内后,无菌小鼠更容易患结肠癌。这项研究工作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因为它表明某些肠道中微生物成分或许也是诱发大肠癌的风险因素之一。 密歇根大学Joseph Zackular说:我们知道,人体肠道内有许多不同的微生物群落。

2013-11-06

中化帝斯曼山东半合成头孢菌素新厂动工

12月9日,中化帝斯曼制药有限公司在山东淄博举行新厂奠基仪式,新工厂将采用专有生物技术生产新型半合成头孢菌素(SSC),计划2013年年初建成投产。 由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和中化集团共同组建的中化帝斯曼制药有限公司,专注于抗感染药的原材料、中间体和活性药物的开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已在淄博建有第一代头孢菌素工厂。

2011-12-19

:年轻型大肠癌发病率增高

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的研究结果表明,,50岁以下成年人的大肠癌(CRC)发病率在过去10年内增加了2.1%。美国安德森肿瘤研究中心的Yi-Qian Nancy You博士等近日也在《内科学文献》(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发表论文称,年轻型CRC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4岁,其中75.2%在40岁至49岁发病。

2012-11-18

大肠杆菌可能是植物转化生物柴油的关键

生物柴油一直被誉为是减少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的可能的解决办法。最近通过大肠杆菌进行的试验已经暗示,这种细菌可能是把植物成功转变成生物柴油的关键。 目前大部分采用生物柴油的车辆使用的都是经过再加工的食用油,这种原材料非常昂贵,而且也很稀缺,因此很难进行大规模商业生产。如果生物柴油想对现实生活产生不可磨灭的真正影响,它就必须直接起源于植物。

2011-12-02

Clin Cancer Res:一种利用外周血筛检大肠癌的新法或面世

近年来,随着生物芯片技术和血液标本保存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周血肿瘤标志物已成为大肠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期,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梅里埃研究所实验室科研人员完成了对外周血18个基因表达谱检测,结果显示外周血分子标记物检测的灵敏度显著优于传统的FOBT方法。该研究已发表于《临床肿瘤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

201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