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微环境维持细胞存活 外泌体是重要手段
来自美国莱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贝勒医学院等多个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共同揭示了肿瘤微环境通过外泌体为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帮助癌细胞度过营养匮乏等情况的新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eLife上。外泌体广泛存在并分布于各种体液中,携带和传递重要的信号分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细胞间信息传递系统,影响细胞的生理状态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进程密切相关。2013年,发现细胞囊泡运输的调节机
致力干细胞与外泌体领域的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生物谷王越教授专访
王越教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是转化医学中心外泌体转化研究平台负责人,主要从事干细胞与外泌体领域的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工作。近5年带领团队在干细胞的非编码RNA调控机制、外泌体临床转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发现了以非编码RNA miR-181、linc-RoR、snoRNA 7A为代表的一系列干细胞自我更新调控分子,并阐明了干细胞中的内源性microRNA海绵作用机制。作为由生物谷
外泌体最新研究进展
2017年9月28日/生物谷BIOON/---外泌体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外的多囊泡体,可通过细胞内吞泡膜向内凹陷形成多泡内涵体,内涵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其中的小囊泡。外泌体的直径在40-110 nm之间,其中包含RNA、蛋白质、microRNA、DNA片段等多种物质,存在于血液、唾液、尿液、脑脊液和母乳等多种体液中。外泌体从发现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虽然最初被认为可能是细胞的“垃圾”,所以才被排出来
快速从血液样品中分离外泌体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PNAS》上发表文章,他们开发了一种新型设备,能利用声波技术,快速从血液样品中分离外泌体(exosome)。在精准医疗时代,这项技术可能在未来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纳米级别的小囊泡,直径约为30至150纳米,它们携带重要的信息,包括蛋白质、miRNA等,帮助细胞之间通信
研究揭示疟原虫感染小鼠血浆外泌体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
6月26日,自然出版集团系列期刊Oncogensi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Exosomes from Plasmodium-infected hosts inhibit tumor angiogenesis in a murine Lewis lung cancer model。该研究首次发现疟原虫感染小鼠血浆外泌体(exos
Nature子刊:中科院广州生物院陈小平研究组揭示疟原虫感染小鼠血浆外泌体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
2017年6月26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Oncogenesi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Exosomes from Plasmodium-infected hosts inhibit tumor angiogenesis in a murine Lewis lung cancer model”。研究首次发现疟原虫感染小鼠血浆
Nature:用外泌体抑制KRAS突变 治疗胰腺癌
许多已知的致癌基因并不是一个好的药物靶点,这可能由很多原因导致,比如说没有理想的小分子结合部位,或者药物可能同时抑制与其相似的其它蛋白的功能而导致副作用。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胰腺癌中常见的KRAS突变基因。胰腺癌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癌症,死亡率极高,但是又没有有效的药物。研究显示超过90%的胰腺癌带有KRAS突变,KRAS突变不仅能引发癌症,还能加速肿瘤生长和转移。令人遗憾的是,KRAS蛋白是一个“
利用靶向KRAS突变基因的外泌体治疗胰腺癌
KRAS蛋白晶体结构,图片来自Thomas Splettstoesser/Wikipedia。2017年6月8日/生物谷BIOON/---外泌体(exosome)是所有细胞释放出的病毒大小的颗粒。它们天然地存在于血液中。根据来自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项新的研究,对外泌体进行基因操纵可能提供一种新的胰腺癌治疗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6月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号外---景杰生物正式开通外泌体蛋白质组/修饰组学服务啦!!
编者按:作为蛋白质组学科研服务领域的领跑者,景杰生物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专业、 深入的蛋白组学/修饰组学的技术服务。我们秉承着“一流人才、一流技术、一流效率”的理念,以“精准医疗”驱动人类健康事业为己任,致力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引入更多的生物学研究领域,服务于有需求的科研工作者。如今我们要开展外泌体的蛋白质组学及修饰组学技术服务啦!什么是外泌体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小体,
王建安院长:外泌体与干细胞治疗
王建安教授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在低氧环境下心肌细胞leptin、miR-211等相关蛋白及核酸相应的改变,并且促使心肌细胞的生存、迁移及血管生成。后期研究中继续发现低氧环境下可以使子宫内膜干细胞分泌的miR-21高表达,一直PTEN蛋白的生成,从而抑制了心肌细胞的凋亡,促进血管生成。因此心肌低氧下有利于拯救濒临死亡边缘的心肌细胞,促使心梗患者心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