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科学家发现控制生物钟周期的关键元件

在开发治疗睡眠障碍疗法的道路上,研究人员将时差和其它健康问题同生物周期节律相联系起来,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达特茅斯Geisel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决定生物钟周期的关键决定子。

2015-02-02

倒班族留意生物钟紊乱致肠受伤

吃饭时间不固定容易造成慢性胃病已众所周知。然而睡眠不规律也可能在无意中让肠胃“受伤”。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汪荣泉教授在门诊中发现,睡眠不规律,比如时常值夜班、轮班的工作人员更容易出现肠胃不适。“胃肠道也有自己的工作规律,特别是大肠,每天有几个固定时间,蠕动会加快,而如果生物钟紊乱打乱它的工作节奏,肠道就会发出‘抗议’,”汪教授说。

2015-02-15

PLoS ONE:调控生物钟成躁郁症治疗关键

躁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一组临床表现,是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在同一患者身上发生的疾病,以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特点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一组心境或情感显著而持久的改变,以情感低落或高涨(可伴或不伴焦虑),伴有相应的整体活动水平(思维和行为)的改变,间隙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全球总人口的1%至3%受到此种疾病的困扰。

2012-11-18

MSB:研究发现植物生物钟基因

近日,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基因,可引发植物夜间休眠并控制开花。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TOC1的蛋白质能阻止基因夜间活动,这种蛋白质先前被认定关联帮助植物苏醒。他们利用电脑模型,模拟水芹的12个基因如何共同设定植物的内部时钟。 安德鲁·米勒教授3月11日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这是思维方式的一大转变”。 植物与人类一样都有生理节律,可帮助它们随着日夜变化和季节更替作出微小调整。

2012-03-14

Curr Biol:科学家发现控制女性生育能力的生物钟

有些女性甚至在50岁的时候都可以成功妊娠,然而有些女性却在30岁时就已经不能怀孕了,近日,来自哥德堡大学的科学家就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一种影响因素就是女性绝经期的开始会被其机体卵细胞的释放所影响,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urrent Biology上。

2014-10-30

Neuron:加发现生物钟功能紊乱内部机制

乘坐跨时区过夜航班或是经常倒夜班,常常会让人彻夜难眠。据最新一期《神经元》杂志报道,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发现,该现象与蛋白合成这一基本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治疗因跨时区旅行和倒夜班造成的睡眠障碍,以及抑郁症和帕金森氏症等慢性疾病。 地球自转产生白天和黑夜,给众生赋予了昼夜节律。在哺乳动物大脑中,“生物钟”驱动着睡眠、清醒、摄食及新陈代谢的生活节奏以及许多其他必要过程。

201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