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EM:科学家发现控制炎症启动和停止的时间开关!或将助力多种炎性疾病治疗!

2018年2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由昆士兰大学(UQ)的科学家完成的新研究可能是防止常见的肝脏疾病、阿尔兹海默症和痛风导致的失控炎症产生机体损伤的关键所在。图片来源:昆士兰大学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已经揭示了正常细胞如何自动停止炎症过程,并且正在寻找使失控炎症停止的方法。UQ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IMB)副教授Kate Schroder解释说这个炎症过程促使了很多疾病。“现在我们明白了

2018-02-09

科学家发现细胞中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纳米开关

2018年2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弗莱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调节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新型机制;作为细胞中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常常在细胞中执行许多重要的任务,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活性氧就会在线粒体中形成,如果活性氧过量存在的话,其较高的活性就会不可逆地损伤重要的细胞组分;研究人员推测,这

2018-02-07

麻省理工学院“类脑芯片”最新突破:人造突触问世,可将人脑能力“复制”到芯片 ,终端 AI 威力或不再受限

"-->人脑最不可取代的便是其综合处理的能力。人脑被柔软的球状器官所包围,这个器官大约含有一千亿个神经元。在任何特定的时刻,单个神经元可以通过突触(即神经元之间的空间,突触中可交换神经递质)传递指令给数以千计的其它神经元。人脑中有总计超过 100 万亿的突触介导大脑中的神经元信号,在加强一些信号的同时也削弱一些其它信号,使大脑能够以闪电般的速度识别模式(pattern),记住事实并执行其它学习任务

2018-02-10

基因复制或能解释胰腺癌的侵袭性和转移性

2018年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胰腺癌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癌症,遗传改变或能解释胰腺癌为何极具侵袭性,而且胰腺癌的早期转移常常并不会被察觉到,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在癌症进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特异性地基因扩增或许就能够解释胰腺癌的这些特性,相关研究获能帮助研究人员理解胰腺癌发生的基本原理。图片来源:ww

2018-02-01

Journal of Virology:诺如病毒复制及抗病毒研究取得进展

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周溪学科组在诺如病毒复制及抗病毒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Human Norovirus NS3 has RNA Helicase and Chaperoning Activities为题,在线发表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诺如病毒属杯状病毒科(Caliviridae)诺如病毒属(Norovirus genus

2017-12-24

J Infect Dis:利用保护性HLA单体型控制HIV-1复制

2017年12月18日/生物谷BIOON/---20%的日本人口拥有一组遗传自单亲的与溃疡性结肠炎和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存在关联的基因(单体型)。人们已知这些单体型具有抵抗HIV-1的作用。日本熊本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之前已发现相比于不携带HLA-B*52:01和HLA-C*12:02单体型的患者,携带这两种单体型的患者具有更低的血浆病毒载量(plasma vi

2017-12-18

科学家发现能有效编程癌症免疫疗法的关键开关蛋白!

2017年12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机体感染或肿瘤生长期间,一类名为CD8+ T细胞的特殊类型白细胞会在脾脏和淋巴结中快速增殖,并且获取杀灭疾病细胞的能力;随后某些杀伤性T细胞就会迁移到机体患处来消灭细菌或癌细胞。图片来源: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那么这些杀伤性T细胞如何学会离开“巢穴”后在特殊的组织部位(比如皮肤、倡导、实体瘤部位)积累的

2017-12-12

Cell Stem Cell:研究揭示细胞命运变化中染色质开关规律

信息时代是计算机语言的二进制码(0-1)驱动的,0与1二进制演绎出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包括热门的人工智能AI。那么,生命科学是否也存在类似的0-1二进制规律的密码?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陈捷凯课题组通过对干细胞命运诱导过程的研究,发现细胞命运转换也遵循一个二进制规律。科学家通过对染色质的开放与关闭的研究,发现在体细胞诱导为干细胞时,染色质与细胞变化有关的位置存在一个“开-关”的

2017-12-10

Science:利用DNA复制节律杀死癌细胞

图片来自哥本哈根大学。2017年11月16日/生物谷BIOON/---人细胞在一生当中都会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在这个过程中,稳定地甚至是有节律地供应DNA构成单元(building block)是产生新的DNA所必需的。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健康与医学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展示了人细胞如何精确地调节这个过程从而确保它不会发生差错和导致疾病。他们还展示了他们如何能够操纵这种节律,

2017-11-16

癌症新认识:三分之二癌症主要源自DNA复制随机错误

DNA复制错误突变是导致人类癌症三分之二出现突变的主要原因。此外,科学家强调了早期发现的重要性,以及及时介入可以减少DNA复制错误突变癌症患者的死亡率。近日,最新一项研究报告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科学家基于数据证实了随机DNA复制错误对于癌症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8.9%癌症相关突变源于环境因素,5%源于遗传因素,66.1%源于DNA复制随机错误。癌症可能是由于遗传性突变引起的,其中包括环境因素,或

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