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人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遗传变异
人胚胎干细胞,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在国际干细胞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 Stem Cell Initiative, ISCI)倡导下,英国、新加坡、伊朗、美国、以色列、瑞士、瑞典、韩国、澳大利亚、捷克、巴西、中国、印度、日本、俄罗斯、比利时、加拿大、荷兰和芬兰科学家们携手合作,开展一项筛选125种人胚胎干细胞(hESC)系基因组的全球性研究...
加强产品创新和人才培养 新默克密理博迈上新征程
【生物谷|BIOONNEWS-编者按】德国默克公司(Merck KGaA) 10月26日公布其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7.5%,主要得益于默克雪兰诺以及默克密理博两大业务的良好表现。
旨在培养生物医药人才的亨利-代尔爵士奖金设立
10月25日,英国皇家学会和维康基金这两家著名的科学组织共同出资,设立亨利-代尔爵士奖金(Sir Henry Dale Fellowships),旨在培养生物医药领域世界级科学人才。 获得亨利-代尔爵士奖金的资助者,可以从事与攻克癌症、心脏病和阿尔兹海默症有关的生物分子和细胞研究。该奖金的目的是让这些受资助的最聪明的科学家可以独立开展科研,并尽快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竞争力。
EBM:科学家建立立体骨髓培养系统
基质细胞,有别于造血细胞,为骨髓微环境中的必要组成,并且是长期维持生物体内造血干细胞所不可或缺的。先前的研究指出,基质细胞藉由产生造血调节因子与胞外基质,以及藉由调控细胞间的物理性接触和黏合分子与细缝连结为基础的细胞间讯息传导来控制造血细胞的生长及分化。
Appl Envir Micro:土壤中不可培养的细菌或是巨大的新药发源地
天然的化合物曾经一度是FDA批准新药的主要来源,而且细菌是这些治疗性化合物最大的单一来源。许多细菌衍生的抗生素和抗癌制剂都是通过培养环境中的细菌所得到的,但是环境中大部分的细菌都不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这就建议我们应该加大对于这些环境中细菌的研究力度,并且发现其潜在未知的机制。
日本成功培养出“人造精子”
日本研究人员8月4日报告说,他们成功将实验鼠胚胎干细胞转化为健康精子,并最终培育出健康且具生殖能力的小老鼠。这项研究有望为男性不育者带来福音。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斋藤通纪等人在美国《细胞》杂志网络版上说,他们首先将实验鼠胚胎干细胞转化为原始生殖细胞,并将其植入不能正常产生精子的实验鼠体内,原始生殖细胞此后开始产生正常形态的精子,这些精子能够使卵子受精。
青海大学出台人才培养新政策打破发展“瓶颈”
作为青海省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高等院校,青海大学近日出台人才培养新政策,将把每年学费收入的15%投入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高层次人才、启动人才储备计划等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JoVE:干细胞培养的"3D”技术
干细胞对修复人体受损组织和器官非常重要。因为在体内,干细胞能发育成任何类型的细胞,科学家们相信他们拥有突破性的新疗法的关键。为了更好地进一步开展研究,维多利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三维培养干细胞的方法,这一技术成果对再生医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Nat Commun:科学家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提高生物碱产量
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欧洲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成功利用植物生物技术的方法对药物的产量进行了有效地改善,利用生物技术来生产药物可以代替化学合成的方法以及较为复杂的药物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