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Lancet Oncol:免疫治疗药物的疗效竟存在性别差异

2018年5月20日/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来自意大利欧洲肿瘤研究所和米兰比可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涉及11000多人的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meta-analysis),发现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癌症的女性患者从中获得的益处要少于男性患者。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3月16日在线发表在Lancet Onc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ancer immunotherap

2018-05-20

Nature:性别差异大或更易导致物种灭绝

某些物种的雄性和雌性之间有显着的差异。例如,雄孔雀蛛比雌孔雀蛛色彩更鲜艳。通过研究被称为“介形虫”的水生生物,研究人员调查了一个特定物种的雄性和雌性物种之间的差异程度是否会影响其灭绝的风险。在4月1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报告称,性别差异越大,物种灭绝的可能性也许就越大。考虑到性选择,在一个物种中,某些成员因为拥有有助于吸引配偶或增强繁殖竞争力的特征,因而拥有更高的繁殖成功

2018-04-22

国内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真实世界调研结果发布:多维度揭示医患双方对疾病的认知与治疗存在差异

2018年3月31日,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2018-01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真实世界调研结果”(以下简称“调研结果”)正式发布。这是国内首次针对真实世界中肺癌脑转移的医生及患者的调研,旨在从多个维度反映现阶段医患双方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认知及治疗理念现状与差异,从中总结未来临床预判方向,为我国肺癌脑转移临床实践规范发展提出可供探索与参考的观点。科室间对脑转移治疗理解与实践略有不同,治疗标

2018-04-02

98%的人体肠道微生物组差异竟由环境决定!

2018年3月4日/生物谷BIOON/---关于与生俱来与后天培养(nature vs nurture)的问题延伸到了我们的微生物组(microbiome)---我们每个人携带的细菌(它们中的大多数是有益细菌)群体。接二连三的研究已发现我们的微生物组几乎影响到我们的健康的每一个方面;它的微生物组成因人而异,而且可能是包括从体重增加到情绪在内的一切的关键因素。一些微生物组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差异始于我

2018-03-04

全球癌症患者存活率提升但国别差异明显

英国研究人员1月31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报告说,全球癌症患者存活率总体来看持续提升,但不同国家间还存在较大差别。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院学者领衔的国际团队在新一期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基于在71个国家和地区收集的大量癌症数据,分析了2000年至2014年间超过3750万名成年人和儿童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这是指经过治疗后,癌症患者能继续生存5年以上的比率。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全球癌症

2018-02-03

科学家揭示雌雄行为差异的神经机制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课题组首次通过光遗传手段在不同性别的小鼠中同时诱导出雄性求偶行为和母性行为,同时通过多种方法证明内侧视前区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Esr1)的神经元在介导雌雄行为差异中起关键作用。今天,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在有性繁衍的物种中,雌雄个体在求偶行为和后代照看

2018-01-19

Science:发现细菌生物膜中的纤维素与植物纤维素存在差异

2018年1月2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国和瑞典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中的纤维素与植物中的纤维素存在不同。在发表在2018年1月19日那期Science期刊上的一篇标题为“Phosphoethanolamine cellulose: A naturally produced chemically modified cell

2018-01-20

个体基因差异影响基因编辑“有效性”

编者:按今年7月,CRISPR大神张锋在Nature Medicine发表论文称,人类DNA中的天然差异可能会削弱CRISPR技术精准编辑人类基因组的能力。本周,最新发表在PNAS杂志上一篇论文力证了这一观点。而这些发现也为“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人类疾病”提出了“警告”。图片来源:网络上个月,基因编辑领域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一名患有亨特氏综合征的患者在美国接受了一次大胆的治疗:体内基因编辑。此次治疗

2017-12-15

微妙的差异就能决定干细胞不同的分化命运!

2017年12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果你见到了一个名为GSK3的分子,不要以为你已经见过它们了;日前,刊登在国际杂志Developmental 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两种相似形式的GSK3分子之间的重要差异,GSK3分子或许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包括糖尿病、癌症、阿尔兹海默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图片摘自: Xi Chen/Y

2017-12-05

Nature Communication:食管鳞状细胞癌种族差异的分子基础研究取得突破!

2017年11月17日,由复旦大学赵快乐课题组、MD Anderson癌症中心和普瑞基准科技三方合作完成“基于食管鳞状细胞癌种族差异分子基础的挖掘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该项研究对316个中国病人进行了测序(全外显子组或靶向测序),并与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的数据联合,在亚裔和白种人之间开展了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研究发现,

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