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3项重大科技成果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2年度,由辽宁省所在单位主持或参与完成的国家科技奖项目共23项。其中:主持完成的7项,全部为二等奖;参与完成的16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 主持完成的7个项目中,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完成的“复杂生物样品的高效分离与表征”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山西省两个项目正式列入国家首批科技惠民计划
在山西省科技厅和财政厅的积极努力下,山西省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科技惠民计划试点省。近日,山西省组织申报的“静乐县慢性肾脏病一体化防控模式建设及示范推广”、“柳林县煤烟型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与示范”项目正式成为首批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 “静乐县慢性肾脏病一体化防控模式建设及示范推广” 项目针对静乐县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的现实状况,建立一整套的慢性肾脏病防控模式。
河北省新增两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近日,河北四通新型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至此,河北省获科技部认定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14家。 科技部认定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开始于2007年,目的是进一步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发展“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对地区国际科技合作发展产生引领和示范效果,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天津新增两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天津新增两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方技术交易市场被科技部授予“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被授予“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近年来,天津市科委重点培育了以项目合作研发、技术人才引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截至目前,天津被认定的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达6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中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
植物所获“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
12月26日上午,国家科学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证书授予仪式在北京召开,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国际合作司司长靳晓明,副司长马林英、续超前、陈霖豪等领导为获批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单位颁发证书。此次,中科院共有2家单位获批,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获得示范型“整合植物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植物所副所长张立新代表研究所出席了仪式并接受证书。
深圳先进院成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为进一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落实《国际科技合作“十二五”专项规划》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合作基地的协调和管理,总结交流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科技部于12月26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证书授予仪式暨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座谈会”。
五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获小行星命名
6月4日下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征镒、王忠诚、孙家栋、师昌绪和王振义小行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等出席命名仪式。万钢和詹文龙分别向孙家栋、师昌绪本人和吴征镒、王忠诚、王振义的代表颁发了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图。命名仪式由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主持。
长春应化所多项成果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12月13日,2012年度吉林省科学技术奖揭晓,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四项成果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成果荣获二等奖。 一等奖获奖成果是“无机功能材料的理论研究与性质预测”(武志坚等),“中药活性筛选、结构表征及质量控制的应用基础研究”(刘淑莹等),“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基础研究”(马东阁等)和“生物分子识别与相互作用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杨秀荣等)。
山东区域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青岛召开
7月11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召开的山东区域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青岛高新区召开。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省科技厅副厅长崔建海,济南、青岛、淄博、潍坊、威海5个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