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药谷“呼之欲出”——30家企业签订入园协议 将打造千亿级医药产业集群
5月29日,山东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利雅斯医药技术有限公司、金诃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30家入驻企业与“济南药谷”签订《入园协议书》,拉开“济南药谷”招商引资、聚集企业、发展增速的序幕。济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新文,管委会副主任崔志强参加活动。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许多地区在“十二五”期间瞄准的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发改委:2013年1-2月份医药产业完成产值2914亿
2013年1-2月份,医药产业完成产值2914亿元,同比增长22%,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其中,化学药品原药527亿元,同比增长19.2%;化学药品制剂813亿元,同比增长20.9%;中药饮片164亿元,同比增长28.9%;中成药679亿元,同比增长22.2%;生物生化药品293亿元,同比增长22.4%;医疗器械244亿元,同比增长21.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卫生部关于加快实施新修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促进医药产业升级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2年12月21日 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卫生厅(局): 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以及《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确定的总体目标,“十二五”末药品生产秩序要得到进一步规范...
济南高新区将把“济南药谷”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济南高新区将把“济南药谷”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目前重点建设“一平台、一基地、一园区”。“一平台、一基地”,即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将整合山东大学、山东省药科院、山东省医科院等研发资源进驻发展,形成从化合物发现到临床中试直至产业化的完整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五大因素阻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备受看好,成为产业发展热点,但行业缺乏源头创新、生物医药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等五大原因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根据调查报告可知,阻碍其发展的原因有5点: 一是缺乏源头创新。目前中国生产的药物有97%是仿制药,附加值低。全球通用的2000多个大的处方药,没有一个是中国原创的。 二是我国生物医药科研未能广泛合作。
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国际化行动显实效 产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G20工程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开展国际化行动,实施产业“走出去”战略已成为推动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按照 “国际市场拓展阶梯计划”,一方面以产品国际化为目标,推动一批质高价优的产品进入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一批高端创新品种率先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另一方面以资本为纽带,促进产业链要素资源在全球布局。以50家G20 企业为代表的创新主体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金融激励”助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贷款总额破百亿
自2010年4月北京市科委、人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联合出台的《推动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的金融激励试点方案及工作管理办法》(简称“金融激励试点方案”)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3年累计突破100亿元,支持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型企业260余家,充分体现了科技“信号源”,金融“发大器”的作用。
青岛科技支撑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
抢抓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机遇,依托科技创新,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12年实现产值69.3亿元,增长35.5%,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15.1%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幅17.6%。 目前,青岛市生物医药企业近60家,各级重点实验室17个,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
湖北省力推医药等六大产业发展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3月30日,湖北省政府召开专题会,研究推动湖北省医药、食品、电子信息、船舶和海洋装备工程、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等六大产业发展,以此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据介绍,这六大产业是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和“千亿产业提升计划”实施行动的重要载体。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中心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安评中心获得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GLP资格认证、“临床样本库”的启动建设、研发型中小微企业科技投融资平台的建立,标志着本市创新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创新研发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上海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