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遗传发育所在作物基因组单碱基编辑方法研究中取得进展

单核苷酸点突变是作物许多重要农艺性状发生变异的遗传基础。单碱基的变异会导致氨基酸替换或蛋白质翻译终止,使基因功能发生改变,从而有可能产生优良的等位基因与优异性状。传统诱变及单碱基突变筛选技术(如TILLIN

2017-03-03

JOPT:理解调节泪腺分泌的嘌呤能受体及其信号通路

在一篇综述文章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斯格本斯眼科研究所/麻省眼耳科医院的Robin Hodges和Darlene Dartt介绍了关于嘌呤能受体如何影响泪腺功能以及如何与神经递质相互作用的最新信息。

2017-01-01

Science:利用改进的CRISPR/Cas9系统高效和特异性地实现单碱基突变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利用一种引入DNA单个核苷酸变化的脱氨酶,来自日本神户大学的研究人员构建出一种改进的CRISPR/Cas9工具,从而避免产生有害的双链断裂,使得利用CRISPR/Cas9技术引入的附带突变最小化,而且也不需要加入DNA模板。

2016-08-05

Nature:科学家开发出含有新型遗传碱基对的半合成有机体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遗传物质中包含有额外DNA“字母”(DNA碱基)的工程化菌株,这在自然界中是并不存在的;这种特殊菌株的细胞可以或多或少地复制非正常状态的DNA,为细菌细胞提供源源不断地遗传物质。

2016-03-23

Nature:可怕,单一DNA碱基就可让恶性脑癌觉醒

近日,来自费城儿童医院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对单个DNA碱基的关键性改变不仅可以使得儿童罹患恶性的脑癌—神经细胞瘤,而且还会使得该疾病进展迅速,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上;研究者指出,名为LMO1基因的

2015-11-17

PNAS:细胞周期中嘌呤合成新机制

近日,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在著名国际期刊PNAS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 purinosome的组装与去组装过程随细胞周期变化并且与细胞周期过程中嘌呤的生物合成过程有关,并且在不同细胞模型中purinosome可能出现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2015-02-09

嘌呤醇毒性的风险因子

肾功能不全和HLA B*58:01基因型是别嘌呤醇毒性的风险因子,应避免将该药处方给肾功能不全患者及HLA B*58:01等位基因携带者。

2014-11-06

Nat Struc & Mol Biol:杨财广等揭示核酸去甲基化酶识别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最近,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财广课题组等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核酸氧化酶识别甲基化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2002年有研究发现,大肠杆菌AlkB蛋白利用催化氧化去甲基化的反应机理对核酸碱基上的烷基化损伤进行修复,实现调控烷基化试剂对细菌的伤害。这一发现掀起了该领域的研究热潮。

2012-11-18

专家首次为大肠杆菌植入人工碱基

英国《自然》杂志7日公布的一项合成生物学研究显示,科学家首次将人工合成碱基对插入大肠杆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中,且并未影响其生长和复制过程。这一成果向利用合成技术“订制”特定生物组织迈进一步。

2014-05-19

嘌呤能信号传导的两面性添加到收藏夹

嘌呤能信号传导事件在炎症中所起的作用是两方面的:嘌呤能P2受体(被ATP和其他一些核苷酸激活)在发起针对入侵的病原体或肿瘤的正确炎性反应中至关重要,但P2X/P2Y信号传导在哮喘、慢性肺病或肠炎等状况下能造成慢性炎症的开始和持续。这篇Review文章关注ATP受体信号传导的复杂生物学问题的健康方面。

201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