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发现大象的嗅觉基因最多
大象的鼻子不仅长而灵活,还含有数量是人类5倍的嗅觉基因。美国《基因组研究》杂志22日刊登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大象是迄今发现的拥有最多嗅觉基因的动物,这或许有助解释为什么这种大型动物嗅觉范围超群。
PLoS ONE:揭示神经肌肉障碍和嗅觉缺失的关联
2012年10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寒冷和呼吸道感染可以引发嗅觉和味觉能力的改变,但是嗅觉和味觉的改变或许也是神经变性疾病的初期征兆,如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疾病等。近日,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者揭示了嗅觉损伤和重症肌无力(MG)疾病之间的关联,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的自体免疫神经肌肉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脉动疲劳和肌肉无力等症状。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
Cell:探索神经细胞如何配备嗅觉受体
自然界中存在成千上万种气味分子,动物对这些气味分子有着惊人的识别能力。鼻中的嗅感觉神经元(Olfactory sensory neuron,OSNs)可以直接感知气味传送分子,然后向大脑发生信号。人类中有1000多种不同类型的OR基因,广泛分布于两条染色体上;小鼠、狗和其他的动物则有更多的OR基因。然而很久以来,生物学家们一直疑惑于,每个神经细胞如何只配备一种类型的嗅觉受体(OR)。
Mol Biol Evol:张亚平等家犬嗅觉受体基因研究获进展
家犬作为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扮演者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家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养动物,由于其经过了驯化和品种培育两个重要的群体历史阶段,并且在家养哺乳动物中形成了最具多样性的品种,因此家犬一直是研究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重要模式生物。中国最为家犬的驯化地,不仅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而且由于其庞大的乡村狗种群数量,为研究家犬提供了最为丰富的材料。
科学家首次证实蜻蜓也有嗅觉
蜻蜓是一种令人吃惊不已的动物。它们有六条腿,但其中的大多数不能行走。蜻蜓的眼睛由3万个微小的接受器组成,能察觉紫外线。尽管它们缺乏具备正常嗅觉所需的脑结构,但一项新研究发现,蜻蜓可能利用气味捕食。
PLoS Biol:7个转录因子调控果蝇嗅觉系统
如何创造出100亿多个细胞,而每个细胞的职责又都不同?人类的大脑可以自然而然做到这一点。瑞典Linkping大学的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向解决这个谜题迈出了第一步。 神经科学助理教授Mattias Alenius说:“了解神经元多样化的机制,以及是如何让它们拥有多样性是必要的,以便在未来能培养神经细胞和更换神经细胞。他已将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本期PLoS Biology期刊上。
Nat Neurosci:科学家阐明嗅觉影响食物摄入的分子机理
,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法国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饥饿和个体嗅觉增加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