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良体系提高大豆中抗氧化剂活性
大豆中含有大量的天然维生素E,这种脂溶性蛋白是一种抗性氧化剂,它可以使人体免受高活性自由基的伤害。大豆中的维生素E主要以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γ-TMT)的形式存在,而维生素E的最有效形式是α生育酚,其抗氧化能力是其它形式的10倍。
辣椒可以改良人类基因
想让自己的基因更优秀,好遗传给未来的宝宝?说不定辣椒能帮个忙呢! 菜谱中发现的进化线索 对麻辣美食如数家珍的你,自认是个辣椒通吗?那先考考你辣椒是什么科种的植物?如果你的答案是辣椒科的话,那可就得重修!原产于秘鲁及墨西哥的辣椒又称为番椒,可分为樱桃型、短锥型、簇生型、尖长型四种(樱桃形属于观赏用),在植物的正确科种属于茄科植物,和茄子、蕃茄可说有亲戚关系...
科学家解析西瓜基因组 有助于新品种培育及遗传改良
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康奈尔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西瓜基因组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遗传学》杂志发表,为西瓜基础生物学研究及其种质资源培育、抗病及遗传改良提供了宝贵资源。 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员先对东亚西瓜培育品种97103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对20个不同亚种的西瓜进行了重测序。
Nat Commun:“重测序”寻找高粱遗传变异 助力粮食作物育种改良
2013年8月28日,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一重要粮食饲料作物——高粱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该研究比较了44个高粱品种的基因组序列,发现高粱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为今后高粱及其它粮食作物的育种改良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同时也为解决全球日益严峻的粮食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科研基础。
ATVB:改良柑橘果胶治疗血管硬化
2012年11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今年以来,2.5万人心血管疾病杀了近。随着时间的推移,炎症反应,胶原蛋白沉积和疤痕组织形成导致血管变硬,这个过程被称为血管纤维化。虽然研究人员已经证实激素醛固酮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中机制知之甚少。
“作物特殊营养品质的评价、形成机理与分子改良”项目启动
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承担、黄继荣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的“973”计划“作物特殊营养品质的评价、形成机理与分子改良”项目启动会于4月19日至21日在上海召开。 项目组专家、973计划”项目咨询专家,科技部基础司重大项目处和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处相关负责人,以及项目组主要学术骨干等50多人出席了会议。 启动会由陈晓亚院士主持。
PNAS:新发现或助研究者改良药物抵御癌症发生
2013年1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当我们处于休息状态时,我们的机体也在进行不断的活动,就像交通繁忙的微观大都市一样,数以万亿计的细胞都在进行保卫机体的活动,比如修复或者重建一些新型结构以及在机体中运输重要的物质等等。
Nat Commun:高粱重新测序显示了进行遗传改良的潜力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报告了对44种高粱(包括各种不同的高粱子类和地理来源)所做的全基因组重新测序结果。这些数据突显了栽培高粱的遗传多样性,为这种粮食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了一个关键资源。 高粱是一种耐旱作物,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亚洲地区大约5亿人的主食。因此它在气候变化的条件下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方面至关重要。
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抵御疟疾的新型改良药物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弗莱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抗疟疾药物阿托伐醌与其靶向蛋白结合的分子机制,文章中,研究者利用X射线晶体学技术对携带活性成分的蛋白质进行了三维结构的解析,药物阿托伐醌和氯胍的联合作用常用于在世界范围内预防和治疗患者的疟疾。
日本将瓢虫改良成飞不走的“生物农药”
瓢虫吃蚜虫,是植物的好帮手,但是农民希望瓢虫能“安居乐业”不要乱飞。日本农业研究机构经过长期研究,终于成功培育出不会飞的瓢虫。这些被称为“生物农药”的瓢虫已在日本上市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