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Immunol:科学家利用DNA线索来破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往往会经历多种症状,比如疲劳、关节痛、皮疹及肾脏问题等,通常情况下这些症状会不断反复,机体免疫系统会变得混乱而不断产生攻击机体自身的抗体;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Immunolog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埃默里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调查了引发狼疮的发病原因,研究者希望阐明机体产生自反应活性抗体的来源。
Nat & Nat Neurosci:核转运问题或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发病直接相关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及其子刊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三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三组科学家通过研究阐明了和某些形式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和额颞退化(FTD)发病相关的基因突变,这两种疾病常常通过干扰细胞核内外物质的运动来破坏神经元的功能。
JAMA Neurol:端粒缩短和阿尔兹海默氏症发病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联
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JAMA Neurol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染色体端粒的缩短或和引发阿尔兹海默氏症激活机制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关系,然而这种效应较小,而且并不能利用端粒的长度来评估个体患阿尔兹海默氏症的水平。
体重变化可以预测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风险
一项研究发现,具有APOE ε4基因变异的女性阿兹海默症患者在70岁以后体重下降的速度要远高于其它同龄女性。他们认为这项发现与之前的一系列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证据证明了体重检测管理对于阿兹海默症患者进行治疗与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nature communication: 科学家揭示银屑病发病机理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发病率高达的2%的炎性皮肤病,然而其发病的具体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最近一些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之间具有莫大的联系,而具体到银屑病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来自美国NIH的WanJun Chen课题组做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上。
纪建国:表观遗传修饰与重大疾病发病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研究
上海2015年9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9月17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5生物标志物研讨会”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隆重开幕。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纪建国教授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发表了题为“表观遗传修饰与重大疾病发病机制和
Genome Biol:用于揭示阿尔兹海默氏症早期发病的基因特性
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科学家近日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用于特殊的基因特性或可帮助预测某些疾病的早期发病情况,比如阿尔兹海默氏症,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Genome Biology上。该研究中研究者旨在在65岁的老年个体机体中定义一些和健康老化相关的基因特性,而利用分子特性研究者常常可以进行年龄相关疾病早期风险的判断,这就可以帮助寻找指示疾病的新型指示器。
The Lancet Resp Med:戒烟药物或和心脏病及抑郁症发病风险无关
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爱丁堡大学等处的研究者指出,一种帮助吸烟者戒烟的高效药物或许并不会增加个体患心脏病发作及抑郁症的风险。药物瓦伦尼克林(戒必适)常用于帮助吸烟者戒烟,其是一种有效的戒烟药物,但此前有研究表明使用该药物的人群更易患心脏病发作。
短效避孕药可减少子宫内膜癌发病率
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口服避孕药(短效避孕药)能够显著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服药时间越长,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越低。这项发表在《Lancet Oncology》上的研究分析了现有的所有关于避孕药和女性健康相关的数据,他们发现从1965年到2014年,在高收入国家,通过口服短效避孕药避免了超过40万女性患上子宫内膜癌。而仅仅在过去的十年,口服避孕药就避免了20万例的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Nat Cell Biol:科学家阐明引发常见人类遗传疾病的发病机制
近日,发表于国际杂志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开了参与一系列常见遗传病发病的全面的基因列表,这就意味着,未来多种纤毛疾病(ciliopathies)就可以进行快速诊断,同时也为开发新型疗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