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煤芳烃技术填补国际空白 缓解原油短缺

摘要:记者11日从华电集团获悉,由华电集团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煤制芳烃技术问世。这项技术填补国际空白,将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效缓解我国原油短缺现状。同时,世界首套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装置也在陕西建成。 芳烃为大宗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服装面料、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移动通讯等,目前我国年消费量超过2000万吨。

2013-05-31

医院熬的中药液 包装咋“三无”?

“从医院看病回来,发现中药液包装袋上基本没啥药品说明,这是不是违规,服用后对人体有没有不良影响?”近日,市民张先生发现,自己前段时间从医院拿回来的中药液是“三无”药品,对其质量安全方面产生了担忧。记者发现,张先生所说的中药液包装上确实没有药品的相关说明,只是在药袋后面标出了注意事项。对此,烟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中药液是严格按照医生处方调配中药熬制的,属于一种医疗服务。

2013-04-17

日本用iPS细胞出部分肾脏组织

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的科学家长船健二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iPS细胞(人类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成功制造出肾脏中的重要器官——肾小管的立体结构。迄今为止,人们利用iPS细胞已经成功制出了视网膜细胞与心肌细胞,而制成复杂的内脏器官结构还是首次。

2013-04-27

IECR:以浮萍为廉价原料生物燃料

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科研快讯》(ACS Press Release)近期报道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Christodoulos A. Floudas教授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肖炘、李杰、曹宏斌,以及北京大学马炯副教授,中石油乔永博士和其石油化工研究院胡徐腾教授等联合完成的以浮萍为廉价原料制生物燃料的研究。

2013-03-14

南澳科学家意外发现可新型生物燃料的超级藻类

南澳科学家表示,一种他们称之为超级藻类菌株的偶然发现,可能会导致新型生物燃料的产生。 南澳研究与发展研究所(SARDI)花了6年时间,在全南澳和大澳大利亚湾藻类收集藻类。而最特殊的具有商业潜力成为一种燃料的菌株却不是收集到的,而是偶然出现在研究人员纳亚尔(Sasi Nayar)博士阿德雷德实验室的一个烧杯里。 纳亚尔博士表示这项新发现最独特之处是它的商业潜力。

2012-09-06

山西煤化所醋酸加氢乙醇技术中试成功

日前,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610课题组开发的醋酸加氢合成乙醇技术成功在小店基地完成中试并实现平稳运行,实现了催化剂与工艺的全面验证。这一中试项目规模为50吨/年,采用工业型非贵金属催化剂,醋酸转化率>99.8%,乙醇选择性>99.5%。醋酸加氢合成乙醇是煤经甲醇、醋酸制乙醇技术的核心单元,技术中试的完成,标志着山西煤化所煤制乙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13-01-05

科技部首次启动项目专员

2012年12月11至12日,科技部首批项目专员聘任及培训会议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开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向首批113名项目专员代表发放了聘任证书。这些项目专员来自科技管理部门、高校、企业及科研一线的专家及学者;涉及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农村科技及社会发展等四大领域。

2013-01-05

山东7所高校实行“学分学费” 被质疑变相涨学费

山东7所高校今年起将过去固定的按学年收费改为弹性的按学分收费。根据相关规定,改革后的“学分制学费”不得超过“学年制学费”110%。山东有关部门表示,2014年起将总结试点经验并逐步推广。有学生及家长质疑,“学分制学费”无异于变相涨价,高教改革不能止于收费。

2013-09-14

医保总额预付阻力大 药业竞争将加剧

作为医改的核心参与部门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保部”)一直在酝酿更大的改革,新医改三年新增财政投入8500亿元,之前两年主要投向了医疗保险,也就是“补需方” 而随着新医改进入第三年,今年挂在人保部心头的是,如何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以控制医疗费用的上升。

2011-08-22

市场盼生物仿制药审批与国际接轨

生物制药已成为制药领域争夺市场的制高点,以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代表,包括疫苗、重组蛋白药物,多肽药物,生物提取物,以及基因治疗等为核心的生物制药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2010年生物医药销售额已达1400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的16%。预计到2020年,在全球药品销售中的比重将超过1/3。”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技术顾问李向明日前在“生物仿制药高峰论坛”上表示。

201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