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ng Cell:饮食改变衰老过程表观遗传学修饰
表观遗传学修饰可以不改变基因编码,而影响基因的开启或关闭。研究人员对185位志愿者(84位男性和101位女性)的直肠组织切片进行了研究,发现人体内基因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主要受衰老的驱动,不过日常饮食也会对表观遗传学修饰产生重要影响。该研究发表在十二月六日的Aging Cell杂志上。
Chin Sci Bull:解析癌症表观遗传学
来自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因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展开了胃癌发生发展相关DNA甲基化组扫描,进行了所获90余个基因的DHPLC大规模研究,在中日韩三国验证队列中证明了了GFRA1的去甲基化激活,SRF和ZNF382的甲基化失活可用作胃癌等恶性肿瘤的转移标志物。就此研究进展,研究人员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相关评述性文章。
科学家希望通过EMR深入研究疾病的遗传学原因
Plos one:血液干细胞无遗传学修饰扩增的新方法
2014年8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一队来自罗拉多学院大学的科学家报告了他们的突破性的发现,即可以扩大生成用于治疗癌症患者的干细胞的新技术方法。这些发现可能不知影响癌症治疗,还对包括先天性免疫和代谢疾病和
The Scientist:F1000基因组学和遗传学七大新闻(2011.11.21)
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1. 多聚泛素链在没结合蛋白时激发信号传导通路多聚泛素链(polyubiquitin chain)结合到蛋白质上以便引导它们到特异性的细胞位置或者调控大分子组装或降解大分子。当前的研究揭示多聚泛素链在没有附着到任何蛋白时还能够激发信号传导通路。
遗传发育所植物新着丝粒形成及表观遗传学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实验室长期从事植物着丝粒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曾在植物中首次发现着丝粒的失活现象(PNAS,2006),并初步分析失活的B染色体着丝粒具有不分离(nondisjunction)的功能(Plant Cell,2007a)。
北京鸭基因组研究或助力抗击“禽流感” 最新成果于《自然·遗传学》杂志发表
2013年6月10日,由中国农业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北京鸭基因组研究成果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在线发表。这项研究鉴定了鸭子对禽流感产生免疫反应的相关遗传基因,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鸟类的免疫机制,同时为深入解析禽流感病毒与其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重要的遗传学基础。
QX100在雷特氏综合症表观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简介:雷特氏综合症(Rett syndrome,RTT)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主要累及女孩,是导致女性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女孩发病率大约为 1/10000~1/15000。典型RTT的临床特征为:出生后6~18个月生长发育基本正常,随后出现神经发育停滞或倒退;丧失已获得的技能(如手的功能、语言等);出现手的刻板动作(如搓手、绞手、吃手等);伴有孤独症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