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arbon:邵武等发现荧光碳纳米颗粒合成新方法

荧光纳米颗粒因其优良的特性及其在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荧光金/银纳米颗粒应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但昂贵的成本限制了这些金属纳米颗粒的应用。目前,荧光碳纳米颗粒由于其廉价的原料、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很好的光稳定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报道关于荧光碳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应用仍存在制备方法繁琐、量子产率不够高和光稳定性差等不足。

2013-12-29

海药业:原料药和制剂出口双轮驱动业绩提升

日前,一则“人脑工程”科研项目获10亿欧元研究经费的消息,让复旦复(600624,股吧)接连两天涨停,第三天也以涨幅5%收盘。可见脑疾药企已开始受到资金追捧,而在最可能直接受益的脑部疾病药物方面,业内专家表示癫痫类药物在脑部疾病药物中较为容易出现研发突破。

2013-02-07

Organic Letters:邱明等在针叶樱桃中发现具有抑制AChE活性的新结构

针叶樱桃(Acerola cherry)是金虎尾科(Malpighiaceae)金虎尾属(Malpighia)凹缘金虎尾(M. emarginata)的果实。早在1946年发现其果实富含维生素C,含量可达4000毫克/100克,是名符其实的“天然维生素C之王”。

2013-04-23

EST:刘贵等揭示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泊重金属超富集能力

富营养化湖泊不仅仅承受着氮磷营养盐过量输入和蓝藻水频繁暴发的胁迫,重金属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过去单纯的自然输入到现在的自然输入和人为排放双重影响,重金属源源不断的汇入并长期沉积在湖泊底泥中,给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利用水生植物从富营养化湖泊中移除重金属是非常有效的手段,然而,目前研究出的一些超富集水生植物通常不能在富营养胁迫条件下长期生存。

2013-04-23

罗氏美罗(Rituximab)有益于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治疗

2012年7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 --罗氏(Roche)美罗(rituximab,又名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常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疾病,包括淋巴瘤及关节炎。

2012-07-29

Blumea:朱等植物分类学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朱研究员基于20多年对茜草科粗叶木属植物的调查、分类鉴定和研究经历,对泛马来西亚地区该属植物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确定有131个种,5个亚种和6个变种,在研究中新发现了41个新种,3个新亚种和3个新变种。这些新植物种分别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婆罗洲、马来半岛、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及所罗门群岛等。 粗叶木属植物约有200个种,为全热带分布属,以亚洲热带地区为种多样性中心。

2012-06-14

谭晓:癌症治疗新的里程碑—肿瘤免疫疗法

谭晓,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心实验科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肿瘤的免疫基因治疗。谭晓以课题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军队杰出人才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首都医学科研发展基金1项和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 12月21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将“肿瘤免疫疗法”作为2013年六大科学领域最值得关注的领域之一。

2013-01-06

PACE:房颤射频消融围手术期患者使用达比加群优于法林

达比加群是新开发的一种直接抑制凝血酶的抗凝药物,其抗凝效应受饮食和合并用药的影响较小。另外,它在使用中无需监测凝血时间或调整剂量。RELY试验(长期抗凝治疗的随机化评估研究)在房颤患者减少卒中和出血并发症方面,达比加群非劣于法林。为了评估这一结论是否也适用于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围手术期患者,已进行了两项研究。但两者均为非随机对照研究。

2012-12-26

:杨慕研究组发现头颈癌扩散抑制因子

杨慕研究团队,左起:临医所博士生杨文豪、杨慕与研究助理蓝欣怡 台湾阳明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杨慕及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头颈癌临床医学研究上有重大的突破,他们发现头颈癌局部侵犯的关键“Twist1”蛋白,并发现抑制“RAC1”蛋白可作为头颈癌治疗的新标的。相关研究成果3月11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