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中科院抗污染膜材料制备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膜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抗生物污染膜材料制备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水环境领域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 上。 膜分离技术应用广泛,然而由于膜污染引起的膜通量和分离性能的下降是膜技术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通常,膜污染可分为有机污染、无机污染和生物污染等。其中,由于生物膜形成而造成的生物污染被认为是实际应用中危害最大的一类膜污染。
Science:科学家利用石墨烯制成隔气透水材料
最近,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利用氧化石墨烯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隔气透水材料。这种材料的神奇之处在于,绝大多数液体和气体都无法通过它,但水蒸气可以畅通无阻。 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晶体。它只有一层碳原子的厚度,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海姆和同事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2004年在世界上最早制作出石墨烯,并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国研制成功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高灵敏血液检测用纳米材料
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致输血传播性疾病中的主要病毒,传统的免疫检测方法因“血清转换窗口期”在30天以上,而存在感染病毒漏检的危险(漏检率高达十万分之二十)。采用超顺磁性纳米微球,可以将极低浓度的病毒核酸迅速提取出来并进行极高灵敏度的核酸检测,在病毒感染后3天以内即能检出,大大缩短血液筛查的“窗口期”,准确率接近100%,输血及血制品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
PNAS:新型材料可治疗严重皮肤损伤
近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Guoming Sun等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发表论文,称其发现新型材料可用于治疗严重皮肤损伤。 皮肤深度创伤如III度烧伤等,通常由疤痕组织修复,该组织由于缺乏弹性、汗腺、皮脂腺和毛囊等皮肤附属组织,常影响皮肤的外观及功能。
青岛能源所在海洋生物质能源材料研究有新进展
新华网7月3日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仿生能源与储能系统团队负责人崔光磊等人,在海洋生物质能源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Electrochem. Soc.、Electrochim Acta、J Mater Chem等杂志上,并有多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研究者研制出可杀死癌细胞的新型生物纳米材料
同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纳米科学研究院王祎龙博士、时东陆教授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密西根大学的同行紧密合作,研制出一种新型表面双功能化的非对称纳米复合微球。这种新颖的结构为表面选择性偶合生物分子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方法,为多功能纳米材料载体的构建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该项研究成果近期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
陈竺:药品、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必须进行改革
以药补医难题如何解决?2012年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较第一版有何变化?为什么公民无偿献血,医院却有偿用血?药方该怎么开?儿童医院排长队该怎么解决? 4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参加政协大会小组讨论间歇,就备受百姓关注的几个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招标采购一定要改革 “以药补医,包括加成部分、流通过程虚高部分,都必须革除,否则再多的钱也堵不了黑洞。
利用微流控技术仿生合成新型微米纤维生物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建华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利用微流控技术仿生合成功能化微米纤维生物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最新的Advanced Materials (2014, 26, 2494–2499 )上。
关于认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沈阳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医用电气设备等医疗器械产品和项目检测资格的通知
国食药监械[2011]464号 2011年11月09日 发布 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医疗器械检测机构资格认可办法(试行)》(国药监械〔2003〕125号)的规定,2011年8月20日至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组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沈阳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医疗器械检测能力进行了现场评审。
低碳生物材料创新联盟成立
低碳生物材料产学研创新联盟10月25日在深圳成立。该联盟将通过整合行业优势资源,突破行业发展过程中共性技术,整体推动低碳生物材料产业发展。 该联盟致力于倡导低碳环保,打造生物材料产业,推动和发展低碳生物材料经济,旨在打造官、产、学、研、资综合性资源平台。